11月28日下午阳光明媚,湟里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为进一步促进教师把握统编教材,提升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学校今天举行了主题为《提升语用视眼下小学语文深度探究的能力》的协作西片教研活动,我积极参加,有幸聆听了王萍老师执教的《牛和鹅》和李玲老师执教的《父爱如舟》,并聆听了张春芳校长的点评,受益匪浅。具体感受如下:
《牛和鹅》是第六单元“童年生活”人文主题下的首篇文章,与其它课文呈现形式不同的是本课呈现了学习伙伴的批注,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正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落实“通过“”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王老师的这堂课从整体感知、学习批注、迁移运用批注三方面,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整堂课的训练中,将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贯穿其中,使学生的批注能力得到了发展。其教学亮点有如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
在本堂课的开始,王老师就让学生关注课文的奇特之处,引出“批注”这一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循序渐地学习批注;使学生明白批注的角度可以是“提出疑问”、“记录感受”、“点评写法”;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课文段落进行批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课堂学到的批注方法。
二、读中自悟,体验情感
课前预习环节,王老师精心挑选了几组词语让学生认读,通过朗读让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中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除此之外,在学习课文第5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见到鹅时的恐惧心情,王老师除了让学生关注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情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掌握了朗读的语气、语调,进而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并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演一演,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板块清晰,活动开展真实有效,在一个真实的阅读情景中,基于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运用阅读方法,达成有效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李老师《父爱如舟》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有以下几点:
1、这堂课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2、采用板块式教学,教学内容集中
根据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李老师将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分解成四个板块,包括检测字词、概括场景、聚焦场景、细读品味。每一板块聚焦一项目标展开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我们都非常清楚。预习检查自然无痕,在不经意间既检查了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又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了“客栈、茶房”这些离孩子们生活遥远的词语和“形神兼备、日夜兼程、才学兼优”等词语。在疏通文章脉络部分,仅用了七八分钟就清晰高效地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聚焦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学习经验。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不仅仅是简单提出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两位老师都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