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总结(陈惠芬)
--
发布时间:2020-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惠芬

根据课题实施总计划的安排,本学期研究任务是:完成第二个研究主题《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研究的目标内容选择、相关深度学习策略和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评价表进行评价。本人重点进行相关的教师策略研究,撰写一篇深度学习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相关论文。

    一学期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点点滴滴,总结如下:

1、参加课题组会议;对课题内容进行深入的领会学习;对前期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小结;撰写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并上传课题网站;开展“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课例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课题方案,深入领会课题实质,撰写学习心得,并上传课题网站。

2、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张春方校长的课题研讨课《太阳》、王萍老师的课题研讨课《牛和鹅》、李玲老师的课题研讨课《父爱之舟》,对于教材的解读,以及如何在语用的视野下进行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李玲老师的《父爱之舟》,就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画为引,整体设计。吴冠中是位美术大师,写起文章来,也可见其美术创作手法——工笔和白描。同样是建立在对吴冠中文字风格、谋篇布局的深刻解读基础上,李老师对文本进行了解读。用画舟开篇,以“画中舟”引入“文中舟”。问题“哪些段落写到了作者的梦境?”一下子就让孩子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以“在作者的梦境中,父亲为他做了哪些事情?”这一问题,提纲契领,进一步理清了七个场景,并顺势理解了何为“场景”,同时使吴冠中文字表达的密码初见端倪——抓住典型场景的不同细节,于叙事中抒情。2.扎实推进,课堂实践。基于整体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揭题解题、检测字词、概括场景、细读品味,教什么、学什么,都一清二楚。3.新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无论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及时上传与反馈,还是庙会视频的及时补充呈现,都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更高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学期,我上的课题课是《日月潭》。《日月潭》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3、及时总结,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课后,我还能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把不同的观点作了一定的整理。通过听课、评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我将一路探索前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