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 《17、松 鼠》 | |
学习目标 | 知识和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和掌握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地进行说明的方法。(3)体会本文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初步学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习“交流平台”介绍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 |
学习重点 |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并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方法。 | |
学习难点 | 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初步学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 |
学习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学 习 过 程 | ||
师 生 活 动 | 思考与调整 | |
一、 回顾旧知,感悟写法 1、第1自然段外形特点。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再看看围绕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松鼠的外形,用方框标出来。 (2)学生交流后指导朗读。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作者描写的这些方面吗? (3)作者说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 如果在描写它的外形时只说“它有四条腿,小小的面孔,一对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还有一条大尾巴” ,你能感受到它的美丽吗?作者是怎样把它的美丽描写出来的呢?请你轻声读读课文,在有关的词语下面加上小圆点。 (4)学生交流。 预设: ①"身体矫健”写出了松鼠的活动灵活;“玲珑"写出了面孔的小巧可爱;眼睛“闪闪发光”;大尾巴不但是“帽缨形的”,而且“老是翘起来”,就显得特别美丽了。 ②在描写松鼠吃东西时,作者的用词也特别恰当,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请在文中画出来。 (5)指导朗读。 2、第2、3自然段活动特点 (1)因为松鼠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所以它们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它们活动时的机灵吗? (2)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关联词语“只要……就……”的恰当运用,体会松鼠的机警。 (4)如何理解“触动”一词? 你从中看出松鼠的什么? (5)松鼠的动作。 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松鼠十分(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 3、第4自然段“搭窝”。 (1)如果我们在读书时能对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敏感性,就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我们读第1自然段时,重点抓住了描写松鼠外形的形容词,读第2、3自然段时重点抓住了一个关联词语和一些表示动作的词。接下来我们自己来试一试怎么样? (2)第4自然段写松鼠怎样搭窝,你会对这一段中的什么词敏感? 提示:搭窝动作的词语。(搬些放在一起编扎、挤紧踏平) (3)默读课文,用三角符号在文中标出松鼠搭窝时的动作的词语。 (4)出示本段,学生交流,动词标上红色。 指名读。注意读好这些动词。 (5)师:有个人也写了松鼠搭窝,他是这样写的(出示)。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弄来一些小树枝 ,交错着弄在一起,再弄来一些干苔藓弄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弄紧、弄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弄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6)师: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7)作者在描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用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作者又是怎样把它们有顺序地连接起来的呢? (8)师:像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还有很多,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能换上这组词读读课文吗? 4、第5自然段“梳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兴趣 (1)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你们喜欢这只小松鼠吗? (2)作者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除了喜爱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想写出优美的文章,我们必须和作者一样:喜爱并仔细观察小动物。
| ||
二、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写小动物作文的方法? (1)可以先写动物的外形,再写动物的生活习性。 (2)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从它们的活动、住、吃、游戏、玩耍、睡觉等方面来写。 (3)无论写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重点是用词要准确,把它们的特点写具体。 2、小练笔: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课后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3、4题。 (2)完成课后习题2。 | ||
板书设计 | 漂亮 驯良 17 松 鼠 乖巧 生活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