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教案(刘晔妍)
--
发布时间:2020-11-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晔妍

学内容

1、《白鹭

主备教师

刘晔妍

集体备课教师

陈明珠、王萍、李娟、刘娟萍

备课时间

2020.8.29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鹭、嫌”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精巧、配合”等词语。背诵课文。(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图画,体会白鹭的精巧美、画面美。(2)品读画面,理解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3)了解作者通过对事物形象具体的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品读语言,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诗般的语言美,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整篇课文导学提示:

1、朗读课文:(1)课文朗读两遍;(2)标上小节号。

2、自学生字新词:

(1)在文中圈出生字并注音,还有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并注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精巧、配合、忘却、铿锵、望哨”等词语的意思。

3、梳理内容:能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划分段落结构,说说段落大意。

4、思考问题:(1)作者拿白鹭与哪些动物比较,突出了它色素和身段的适宜?

(2)写出具体描写白鹭“一切都很适宜”的句子。

5、搜集资料:1)搜集有关白鹭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看一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2)搜集作者郭沫若的有关资料,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6、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心中还有还有哪些疑惑?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情景导入:

1、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提示,自主进行预习。

2、学生课前小组或同桌交流学习中的发现或困惑。

3、出示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

4、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1)结合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作者。

(2)认读生字新词,说说新词的意思。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和大意。

二、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感受白鹭的“精巧”美: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白鹭特点的词语。

出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2、读了这两句,你产生怎样的疑问? 请学生谈谈对“诗”的理解。

3理解“精巧”,找一找与“精巧”最对应的句子。

说说“适宜”的意思。然后阅读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色素配合的协调,身段大小的适宜的。画出相关句子并适当作批注。

4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1)第3自然段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

引导思考,在对比中显现白鹭独特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这是身段大小的适宜。

(2)第5自然段是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自己的杰作!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相机点拨:白鹭全身只有三种颜色,不多,也不乱,显得很素雅。再看,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你又想到什么呢?

“流线型结构”:线条非常流畅,显得很柔和。

“增之一分”“减之一 一分”:增一点儿,太长了,就显得怎么样?减一点儿,太短了,又显得怎么样呢? 那“素之一忽”“黛之一忽 "呢?

3)如果改成“不长不短,不白不黑",好不好?学生体会比较。

5指导朗读。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2、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自然段。(2)完成习字册。

(3)完成补充习题1到3题。练习册的基础练习。

(4)思考课后习题2。

                         

 

第二课时

一、 回顾旧知,精读感悟——感受白鹭韵在骨子里的美”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那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面呢?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每幅画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写在相应的段落旁。有困难可以跟同桌讨论已经起好名字的,讲讲起名的理由。

3品读文字,看看哪些描写传神,吸引了你,并把相关语句画下来。

4汇报交流。

(1)出示“钓鱼图”。

①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 手法的绝妙。白鹭明明是在捕鱼、捉鱼,作者为什么写它是在“钓鱼”呢?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钓鱼带给你的感受。

②进一步琢磨“玻璃框、镜匣”,体会水田的清、环境的美。

③想象并朗读白鹭钓鱼图,指导背诵。

(2)出示“望哨图”。

①指点关注“绝顶”,体会白鹭所站位置的高和险;关注“像是不安稳”“却很悠然”,体会白鹭超然物外的淡然之韵。

②第7自然段最后写道:“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此时, 白鹭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是在望哨,白鹭在望什么呢?

如果它不是在望哨,那它可能在干什么呢?

③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尝试背诵。

(3)出示“低飞图”。

①白鹭飞行,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②播放白鹭飞翔的视频片段理解“清澄”“具有生命了”。

③指导朗读体会黄昏天空中白鹭低飞的美。

5齐读第6-8自然段,感受文中韵味无穷的诗意。

同时出示以上三幅图思考这三幅图排列的顺序。

看图背诵。

总结白鹭的每一个时刻,每一种姿态,都如曼妙的诗歌,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



二、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4、通读课文。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从这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6、全课总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7、课后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4-5题。

(2)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3)阅读推荐:拓展阅读郭沫若的《杜鹃》,郑振铎的《鸬鹚》。

 


板书设计

 

1、白鹭               

精巧的诗

外形

活动(钓鱼  望哨  低飞)

散文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