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大成课堂”的实施路径,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学计划,2021年5月20日上午第一节课,二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第五次教学研讨活动,先有蒋红娟老师上了研究课,然后是本级组老师认真进行了议课.
按期初人人一堂公开课安排,4月7日上午第一节课,董小红老师在三(1)班教室执教《花钟》第一课时。
教学中,董老师创设情境,重方法指导,引领学生们反复诵读走近课文。课堂上教师的收放自如与学生的积极参与都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有人说“等待是一门艺术”,课中蒋老师多次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寻找、去思考、去评价。
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展开了精彩的点评,陈述了本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蒋锡凤:课文开始,老师用课文的语句引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作者发现了什么。这样孩子阅读课文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接着围绕问题再读,边读边思考。三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四读,读出感情。这样整节课时时围绕读书做文章。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书中解决问题。"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
路燕芬:每次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之时,学生们就睁大眼睛看着老师,于是乎急着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急着想看到学生举手,话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于是乎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他们只是围着老师的思路在转,思维空间也少了许多,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许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刘雅玉:引导学生建花钟,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有前三个环节高,回答问题的质量也不高,学习的热情与前三个环节形成较大落差。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对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了解甚少。假使老师在课前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再在第二环节感知花钟上的花后,进行拓展:“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为第四个环节建花钟作个铺垫,我想在教学第四个环节时,不致于留下遗憾。这个遗憾使老师吸取了一个教训:必须了解儿童特点,重视课前预习。
陶欢:教学过程始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我在课的各个环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无论是初读时认读生字,还认识九种花,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以及体会课文中鲜花开放的多种说法,能够以学生的需求为根基,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
蒋青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导入时,介绍瑞士的“大花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环节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采用以读为主线,在个性化的读书实践中突破难点,在朗朗的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
王东: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教师话语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使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能够汲取最多的营养,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有效达成教与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