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里教育集团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安排表 5月19日
时间 | 内容 | 负责人 |
13:20—14:05 | 研讨课《棉花姑娘》 | 张亚萍 |
14:05—14:50 | 研讨 | |
请各集团校安排5名语文老师参加活动,本校所有语文老师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 |
5月19日下午第一节课,张亚萍老师带着一(3)班的孩子一起学习了课文《棉花姑娘》。课文是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低段的教学要求和本文的特点,张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认字,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角色的内心世界。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堂轻松、活泼,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音频、多媒体等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以自己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在学习课文时适时地利用精美的,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识字方式多样、有效。在教学生字上有侧重点,并不是面面俱到。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并有记字方法的反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燕”字的教学中,结合图片和字理,一下就能记住燕的字形和特点。
三、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张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读文,使学生积累了规范而又富文采的语言,又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整堂课,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分别用了学生自由读,在指导重点段落时又进行男女生对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帮助学生体会请别人帮忙那种请求的语气。表演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以情导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在课上很愿意朗读,就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学语文是快乐的,在张老师上的这堂一年级语文课上,我相信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一快乐。
张老师上完课后,分别由每个年级组老师代表进行了评价,内容如下:
一年级:张老师在上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在不断地磨课中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态度严谨认真,在一次次的磨练中,能够关注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二年级:上课节奏略快,应该稍缓一些,挑选生字的还应该斟酌,最好是选两个更加有特点的生字来范写,比如说“病”和“医”,它们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三年级:分角色朗读时,应让组长分配任务,让小组分工更加明确。学生能够清楚介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四年级:整堂课行云流水,学习方法多样,通过比较句子理解礼貌用语,比较词语感受叠词的魅力,评价语言丰富恰如其分,让学生评价学生,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但是结构安排还要更加合理化,不能前紧后松。
五年级:低年级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健全,说话往往还不够连贯、完整。针对这一情况,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听清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回答,并要求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在教学时问了孩子“碧绿碧绿”“雪白雪白”为什么不用“碧绿”“雪白”呢?孩子回答得也很好,但是如果在这里,拓展一下“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呢?”或者可以出示: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