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下《大象的耳朵》教学研讨活动
4月27日
时间 | 内容 | 负责人 |
9:40—10:20 | 研讨课《大象的耳朵》 | 王彩霞 |
10:20—10:50 | 研讨 | 周亚芬 |
请空课语文老师准时参加。 |
每一个生命都用自己方式展现着对这无限夏季的热爱,二年级四班的教室里传来了稚嫩的声音“人家是人家,我就是我呀!”原来王彩霞老师正在上《大象的耳朵》这一课呀,全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参与其中。
这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头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以为自己的耳朵始终耷拉是有病,就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结果竖起来的耳朵给大象带来了很多烦恼。后来,大象终于明白了自己耳朵的作用,再也不把耳朵竖起来了。这个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含哲理,能给学生很好的启示作用。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思考、乐于回答问题,真正体现了生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朗读想象补白大象和小动物们的对话,体验大象的心理变化,连大象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又采用了对比朗读,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大象竖起耳朵后的痛苦”和“最后还是耷拉着的幸福”。最后孩子们水到渠成地悟出一个道理:“别人是别人,我是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课堂结束后,老师们针对本次教研活动展开了讨论。
钱春霞:王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大象说的话,从而让学生感知大象改变想法的过程。
李春香:王老师很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去领悟课文中的句子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坚持做自己的道理,这堂课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周亚芬:王老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大象想法的转变过程,利用实物教具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象的心理变化,为体会故事内涵打下根底。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王老师通过指读、品读当大象把耳朵放下来之后给它带来的烦恼的句子、段落,结合燕子的尾巴掌握方向、牛的尾巴赶蝇子等让学生明白小动物们身上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着它不同的作用,每个自己的东西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价值,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只要是对的,我们就该相信自己,坚持做自己的不可以轻易改变,并且坚信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希望各位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湟小能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