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总结(董小红)
--
发布时间:2022-06-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董小红

关注语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讲,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学习深度也能得到有效加强,为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小学生后续语文学习活动的高质量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深度的提升,改变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浅表的状态,教师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借助语用能力的提升来实现学生学习深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一、语用视角下,深度学习活动的內容要具有挑战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语言是学生思维的外在体现,思维是学生语言的内在支撑。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师就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来提升他们的思维深度,保证深度学习活动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挑战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操作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维度:第一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善于独立思考,能够将个人的思考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第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质疑精神,能够用审视的眼光考量教师的讲解、权威的观点以及文本的表达,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第三要求学生具有超越思维,善于自我否定,能够在持续不断的否定与反思中生发智慧。

二、语用视角下,深度学习活动的内容要具有积极的语言建构性

从本质的角度来讲,学习就是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本质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追求教学深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是一个最基本的体现。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语言建构促进者和语言建构协助者,而在语言建构以及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文本中遣词造句的亮点,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内涵,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建构。

三、语用视角下,深度学习活动的内容要具有感悟的深刻性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意义的自主理解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表层感悟和单一解读,与此同时,在保证领悟正确性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积累,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切实达到重构文本意义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的过程,也是其语用能力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停留于表面,其学习的深度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语用视角下,深度学习活动的内容要具有情感的迁移性 

从教育本身的角度来讲,只有触及情感的教育才是丰富多彩的,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不应仅限于对知识的分析,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切实走进文本所创造的情境中,体会文本作者情感的变化,与文本作者进行灵魂的沟通,真正实现情感的迁移。如此,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有内容,对文本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得到有效保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不可少,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基本原则,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