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书香氛围
首先,精心布置教室。教室的布置要充满书香气息,可在教室的墙面张贴名人有关读书的名言,并经常给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如:一年级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我给学生讲述李白小时候“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并告诉学生: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人,正因为他这么爱读书,才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我想,我已经把一粒爱读书的种子埋进了他们的心里!
其次,经常给学生讲故事。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学时,我给孩子们讲述《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教室里安静极了。然后,我给他们介绍:“老师讲的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书——《安徒生童话》。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写了许许多多全世界小朋友都喜欢的童话。小朋友如果看了这本《安徒生童话》,就会知道很多的故事。以后呀,还可以做小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呢!”没过多长时间,我发现班上许多孩子都会讲《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大家还会一起讨论白雪公主,讲一讲丑小鸭呢!
再其次,创办班级图书角。我们班的孩子很多是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不是很好。如果买大量的课外读物,对于家庭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平时我就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用自己省下来的钱买书。如果每个人一本书,那全班就是50本书了!每当新年或是暑假,我都提议家长送孩子们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靠这样的方法,我们班的图书角有很多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书,而且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对于这琳琅满目的图书,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每天中午早早地到校,就是想美美地看一看图书角那一本本精美的书。
二、推荐优秀读物
低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缺少取舍和判别能力,有的家长也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对老师来说,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是责无旁贷的。
1.经典诗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1~2年级(即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为此,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班的孩子就人手要准备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15分钟朗读,由能力强的孩子做小老师。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学生可以把整本书都背下来,能力差的孩子也可以背50多首。一年级下学期,我又要求学生开始阅读《三字经》和《弟子规》。
2.根据年龄特点和兴趣推荐书籍。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小,所以我向他们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例如《安徒生童话》《中华历史故事》《格林童话》等等。
3.根据课文内容推荐一些精品课外读物。例如在学《称象》这篇课文时,我要学生找一找曹操和曹植的故事。教学《四个太阳》后,我又让孩子们朗读《种太阳》这首儿歌,以此作为课文补充,丰富学生的积累。
三、提倡亲子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读书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密切相关,所以父母要担负起指导孩子阅读教育的职能。刚开学时,我在家长会上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们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接着又趁热打铁,进一步给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让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读书;二是家长陪孩子读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大、较为复杂的书本,由别人读给他们听则更容易理解。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影响,对孩子读书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做到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读书体验,效果会更好。
四、提供展示平台
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是活动和游戏。为使这种课外阅读的风气持续下去,我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养成读书习惯,从而强化课外阅读。
1.举行古诗词背诵大赛。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要求读的是《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定期举行了古诗背诵大赛,每次都设了很多的奖项,大部分学生获得了奖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很多孩子可以当小老师,这让他们更有成就感,都能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背下来。在一年级下学期,我又利用下午上课前15分钟让学生读《弟子规》《三字经》,也定期举行比赛。所以老师和家长都比较重视,读古诗词的习惯坚持得很好。
2.举行讲故事比赛。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每次上课前5分钟,我轮流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故事。许多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表现能力,所以这一活动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在这一环节中,孩子和家长都会去挑选适合孩子的故事,这不仅丰富了孩子的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得到了开发,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开展剪贴报活动。让学生将日常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优美语段剪下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的积累。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加强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和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例如教学《春天》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和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学生的兴趣相当高,都以自己收集的材料多、新鲜而自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书,是孩子们走向精彩人生的起点。只有当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内在的需要,一种对精神食粮渴盼的时候,书籍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如果你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读书,你就是个坏老师;如果你的大多数学生都酷爱读书,你就是个好老师;如果你班上的所有学生都爱读书,并且都嗜读成癖,那你不仅是个好老师,而且还是一个好的教育者。”教育家的这段名言给我深深的启发,使我不断地总结以前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方面的不足,思考着今后应该怎样去弥补。
首先,精心布置教室。教室的布置要充满书香气息,可在教室的墙面张贴名人有关读书的名言,并经常给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如:一年级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我给学生讲述李白小时候“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并告诉学生: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人,正因为他这么爱读书,才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我想,我已经把一粒爱读书的种子埋进了他们的心里!
其次,经常给学生讲故事。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学时,我给孩子们讲述《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教室里安静极了。然后,我给他们介绍:“老师讲的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书——《安徒生童话》。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写了许许多多全世界小朋友都喜欢的童话。小朋友如果看了这本《安徒生童话》,就会知道很多的故事。以后呀,还可以做小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呢!”没过多长时间,我发现班上许多孩子都会讲《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大家还会一起讨论白雪公主,讲一讲丑小鸭呢!
再其次,创办班级图书角。我们班的孩子很多是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不是很好。如果买大量的课外读物,对于家庭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平时我就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用自己省下来的钱买书。如果每个人一本书,那全班就是50本书了!每当新年或是暑假,我都提议家长送孩子们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靠这样的方法,我们班的图书角有很多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书,而且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对于这琳琅满目的图书,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每天中午早早地到校,就是想美美地看一看图书角那一本本精美的书。
二、推荐优秀读物
低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缺少取舍和判别能力,有的家长也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对老师来说,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是责无旁贷的。
1.经典诗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1~2年级(即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为此,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班的孩子就人手要准备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15分钟朗读,由能力强的孩子做小老师。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学生可以把整本书都背下来,能力差的孩子也可以背50多首。一年级下学期,我又要求学生开始阅读《三字经》和《弟子规》。
2.根据年龄特点和兴趣推荐书籍。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小,所以我向他们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例如《安徒生童话》《中华历史故事》《格林童话》等等。
3.根据课文内容推荐一些精品课外读物。例如在学《称象》这篇课文时,我要学生找一找曹操和曹植的故事。教学《四个太阳》后,我又让孩子们朗读《种太阳》这首儿歌,以此作为课文补充,丰富学生的积累。
三、提倡亲子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读书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密切相关,所以父母要担负起指导孩子阅读教育的职能。刚开学时,我在家长会上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们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接着又趁热打铁,进一步给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让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读书;二是家长陪孩子读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大、较为复杂的书本,由别人读给他们听则更容易理解。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影响,对孩子读书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做到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读书体验,效果会更好。
四、提供展示平台
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是活动和游戏。为使这种课外阅读的风气持续下去,我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养成读书习惯,从而强化课外阅读。
1.举行古诗词背诵大赛。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要求读的是《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定期举行了古诗背诵大赛,每次都设了很多的奖项,大部分学生获得了奖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很多孩子可以当小老师,这让他们更有成就感,都能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背下来。在一年级下学期,我又利用下午上课前15分钟让学生读《弟子规》《三字经》,也定期举行比赛。所以老师和家长都比较重视,读古诗词的习惯坚持得很好。
2.举行讲故事比赛。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每次上课前5分钟,我轮流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故事。许多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表现能力,所以这一活动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在这一环节中,孩子和家长都会去挑选适合孩子的故事,这不仅丰富了孩子的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得到了开发,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开展剪贴报活动。让学生将日常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优美语段剪下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的积累。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加强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和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例如教学《春天》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和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学生的兴趣相当高,都以自己收集的材料多、新鲜而自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书,是孩子们走向精彩人生的起点。只有当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内在的需要,一种对精神食粮渴盼的时候,书籍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如果你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读书,你就是个坏老师;如果你的大多数学生都酷爱读书,你就是个好老师;如果你班上的所有学生都爱读书,并且都嗜读成癖,那你不仅是个好老师,而且还是一个好的教育者。”教育家的这段名言给我深深的启发,使我不断地总结以前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方面的不足,思考着今后应该怎样去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