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研究成果>>研究小结
学期研究小结
发布日期:2013-12-17   点击次数:    作者:李娟  来源: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内阅读的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课题开展以来,我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课的形式多样,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低年级学生喜欢借助图画等手段阅读绘本读物,原因是绘本读物简单,但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年龄的增高,有的学生开始阅读文字书籍,如果学生阅读方法还是茫然无措,就会降低阅读效率,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过程。
其一,图文结合法,了解故事内容。图文结合法适合于绘本读物,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意地看看图画再阅读文字,将两者结合起来体会故事内容。绘本中不仅有文字,还有插图。文字是作者传达的意思,插图要表达文字以外的意义,只要是细心的读者花心思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有时绘本读物中文字能弥补图画的不足,图画又能道出文字的内涵。由于低年级学生对鲜艳的图画感兴趣,阅读绘本时往往只看图画,不读文字,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图文结合法,正确、科学地阅读绘本,帮助他们建立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使他们终身受益。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色彩独特,蕴含深刻道理的绘本书籍,这本书非常有趣,打开书籍,每一页上都有上下两幅图画。我分了三个步骤让学生了解“图文结合起来阅读”是绘本读物的关键。首先,我让学生配乐欣赏书中的图片,说出故事的大概。因为学生只欣赏图片,对内容理解不全面,只能说出大概,从而说明绘本读物光看图片只了解片面的内容是不行的,不能帮我们了解全面的内容。其次,让学生欣赏了图片后,再轻声阅读文字,这时的学生因为有了对图片的印象和对文字的仔细阅读,基本上能讲清楚故事的内容,从而得出图画旁边的文字作用也很大。第三,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在读绘本时不能光看图,也不能光看文字,要看图读文,只有图文结合起来看才能使阅读更全面。
其二,圈点勾画法,加深阅读印像。圈点勾画法就是一边默读文章,一边运用各种符号,对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重点段落进行圈画,作出标记,即动手尝试阅读的过程中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如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画一画,边读边用笔画出阅读书籍中的优美词句段,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圈画勾画在尝试学习阶段,要求不能过高。一开始,教师先做示范,在书上圈画批注,如用“——”划出不理解的词;用“。”标出多音字,并写上拼音;不懂的句子在后面打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实践。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利于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其三,重点阅读法,提高阅读效率。重点阅读法是在阅读前制作一张读书卡,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阅读,并且能完成读书卡上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有利于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阅读更专注,更有效。
以《小巴掌童话》一书中的《森林,请开步走》为例,书中的语言非常优美,有不少的好词好句,也蕴涵着道理,阅读这样的书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书签,在阅读完后,把书名、作者、出版社、好词好句、阅读感想等记录在读书卡上,起到了很好的归纳、总结作用,学生对这本书的印象也就更深了。(附:课外阅读记录卡)

课外阅读记录卡
阅读时间:
读物名称
作者:               读物出处:
读物的类别:
童话寓言 □世界名著 □历史地理   □科幻小说 □卡通故事
□自然科学 □学习辅助材料  
这份读物的主要内容是
阅读完这份读物,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在阅读过程中,我认识了几个生字,分别是
这份读物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优美句段是
其四,想像法扩充法,体会人物思想。想像扩充法就是在教学一定的方法后,在阅读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通过与图结合,想像“空白”处,引导学生指导读懂图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对故事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情节;补空白、补结尾等。低年级的书籍字数寥寥无几,但是图片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往往蕴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极大含义。这时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着读,更要适时地指导,就能体会人物的情感。
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保护孩子旺盛的想像力,理解孩子不同一般的想像空间,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有所收获,教师在学生想像的基础上,适时评价,引导学生想像得合理,想像得恰当,也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五,质疑问难法,增强阅读体验。 质疑问难法是教师通过渲染和引领,讲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时,或是讲述故事的后半段,让学生阅读文字后,针对关键词句、矛盾之处或故事内容进行质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增加阅读体验。如引导学生读寓言《龟兔赛跑》一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归纳:(1)兔子为什么要和乌龟赛跑?(2)兔子为什么会在比赛时睡着?(3)乌龟为什么累得不行了,还要坚持继续爬行?(4)为什么最后乌龟跑赢了兔子?
其六,情境表演法,升华故事内涵。情境表演法就是说说演演,即表演课本剧,如在一定的情境中添加人物的语言,让学生在读懂的情况下充分想像;可以将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合作地演一演,体会书籍中的故事;通过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重点突出,突破难点。

表演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学生期待这样阅读体验反馈:“我们也可以参与改编、创作,而且是小小表演者,我们找到了乐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