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课题概况>>研究方案
让心灵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徜徉(课题总结)
发布日期:2011-12-31   点击次数:    作者:钱春霞  来源:

                                               让心灵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徜徉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吕先生的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其实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许多作家、名人在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时,也都觉得现在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绝大部分不是从课堂上学来的。更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抓”,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让孩子的心灵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徜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学校的一些做法,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趣导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1、营造“书香”氛围激趣。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为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建起了绿树掩映,清新自然的“读书屋”,学生进入“读书屋”便仿佛来到“书林”境界,产生了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增加了他们极大的读书热情,在“读书屋”中他们自由选择,尽情阅读,无尽地汲取着精神上的给养。当然,作为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创设这样的一种“书香”氛围,建起“读书角”、“文化长廊”、“阅读讲坛”,挂起读书的名人名言,再在班级养上几盆文竹、水仙等,这些都可以营造起“书香”氛围,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课堂延伸导趣。根据课文的教学内容或课文中某一片断,与课外读物有机联系,向课外阅读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的内容加以拓展,引导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一文,学习对诸葛亮非常佩服,也很想知道他的有关故事,同时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便可告诉学生:《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会使你增加一些历史知识,进一步了解诸葛亮,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学习了《蝙蝠和雷达》一文时,学生提问:“还有哪些动植物给人类以启发呢?”教师在解答之后,一方面对学生给予鼓励,表扬他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中有你们想知道的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长期这样坚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不仅吊起了学生读书的胃口,激发了读书欲望,还训练了学生爱读乐读的习惯和会读善读的能力。
      3、借助听故事诱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没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这样,没有文字作为载体,算不算课外阅读的启蒙手段呢?笔者认为应该算。记得小时候听单田芳先生讲的《杨家将》、《水浒传》精彩至极,至今还对英姿勃勃的穆桂英,性格直爽、豪气充天的武松等人印象深刻。以后对这两本书“读”的欲望也油然而生。所以教师可在讲故事之际,诱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阅读,诸如《西游记》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阅读。笔者曾在讲完《触摸春天》后,捧着书给学生讲过盲人海伦·凯特《假如我有三天的光明》,先给他们朗读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读到第三天时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时,先让他们猜结果,在否定学生的所有答案后,再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这本书看。学生被举推动,纷纷要求借书。这样,并没有强迫性地要求,由“听”而“看”,自然水到渠成。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悟中引读。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有的放矢,以求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让学生在领悟课外阅读的方法后去指导自己的课外阅读。
        1、指导学生选择读物。笔者认为教师在推荐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时候,要把握“趣”、“广”、“适”的原则。要让学生选择有趣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乐于读,爱读。但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所以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当然,对于学生选择读物是否适合学生阅读这也是关键。时下,书市上的书,鱼目混珠,教师要与家长配合,指导选择那此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如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以注意童话、寓言、故事为主,如《格林童话》,中年级学生好奇心极强,可以让他们读一些科普、探险、发现、动植物等方面的书籍,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高年级可让学生接触名著、经典之类的书籍,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鲁迅的《朝花夕拾》,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学校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还可以专门开设的阅读指导课,这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方法主阵地。当然,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指导者——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每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三个结合:读与思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不化”是无益的,“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所以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读与写结合。阅读是为写作提供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这是为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使学生养成不懂就问、不懂就查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巩固加深课外阅读效果的良好方法。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四种:①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名段,格言警句等,为读书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作者对聋哑青年的神态、动作描写极为生动逼真,在学完这课外,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课外阅读中摘录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精彩片断。②列提纲,如写出阅读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情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写读后感,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有先叙述后议论,或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④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小学生对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曲直已有一定的认识,写书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书评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对书评内容给予及时的点拨,发现书评内容中有不妥的地,要马上纠正指导。
      三、  开展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活动——体验促读。
      小学生正处在爱动的年龄,他们对各种体验活动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对各种活动也有极大的参预热情,所以利用各种开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去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去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开展班级课外阅读活动。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开展各项阅读比赛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擂台赛、故事会、知识竞赛等,通过语文活动来促进学生读书。同时还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如笔者在上“恐龙的灭绝”这堂活动课时,教师就让学生有目的地搜寻关于地球环境变化、生物演变等材料,让学生广泛阅读,在活动课上交流。为了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鼓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阅读笔记展览等,笔者在进行读书笔记展览时,一本本诸如“珍珠集”、“海滩拾贝”、“银河星光”、“书山脚印”的笔记工整清新,童趣无限。
      2、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发挥课外阅读的综合效应,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使更多的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活动去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优越性。我校成立了文学社,对于文学社的小社员,文学社的辅导教师每周都要开展“文学天地”“文学欣赏”活动,采取讲座、欣赏、多媒体演示等方面让学生感知名著、佳作、美文等,与此同时,文学社还创办了社刊,每月一期,每生一份,有文学爱好的同学也可以投稿刊登,文学社还与“读书屋”相结合,还专门印制的独具特色的读书笔记本,让学生记录自己所获,记录自己成长的历程,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节”、“校园童话节”、“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语文游艺会”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3、课外阅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如开展“爱我长江”系列读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长江的书籍,观看长江的系列片,搜寻历代文人墨客关于长江的诗词歌赋,来到长江之畔,开展吟诗活动,让学生了解长江,热爱长江,同时也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抓住每周双休日、每年的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事万物之理,这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书”、“地书”、“活书”。
        课外阅读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一个给养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的民族应该是酷爱读书的民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喜欢阅读,让学生的心灵能从课外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当然,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养,我们不期望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后,一定要成为大作家、大文豪,仅仅是希望他们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书中不断受到启发,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这就足矣。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谆谆善诱,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让学生的心灵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徜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