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研究活动>>活动记录
伊索寓言《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2-03-23   点击次数:    作者:王东  来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  

2、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3、掌握寓言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掌握寓言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略)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伊索寓言》  

板书,注意写法。  

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灯片1  

齐读  

上课之前,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  

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 时 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2、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出示幻灯片4  

hóu      long    

huāng   huǎng     

 guàn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指导 笔顺  

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  惊慌失措  说谎  一贯  

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灯片5——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  

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相机板书:一开始听到牧童的大叫,村民们(板书:闻声赶来),  

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
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  

交流  

4、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6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6、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  

三、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7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以及《蝉和狐狸》。  

 上完课觉得今天的课前半节上得很顺利,也就是《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很顺。而第二则故事稍微逊色一点。主要是感觉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方面存在一丝不融洽。反思一下,觉得主要问题在于教学设计。  

 第一篇故事的教学,采用顺着课文的叙述顺序来进行。一段一段导读下来,重点的地方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指导好朗读。寓意的理解随着故事的结束自然领悟。这样教学的好处是顺文而导,水到渠成!学生理解和接受得较好!而且整个感受文本的过程,是随着作者的叙述,学生饶有兴致地读下来,学生学得有兴趣,感受收获颇多!  

 第二则故事的教学,我采用直奔主题的方法。首先揭示表述寓意的一句话,“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让学生默读全文去找一找,文中的“蝉”从哪些人的灾难中吸取了教训?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对于寓意的理解也基本上结束了。但在反馈环节中,我却明显感受觉到学生对于寓意的理解是不到位的。反思一下,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只是在寻找答案,缺少了品位语言的过程,没有了完整感悟文章的过程,因而显得枯燥无味。况且这些答案学生一读文章也能很快地知道了,没有多少探究的价值。同时,由于打乱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生对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也不是特别明了。由此看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直奔主题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我想:今后对于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文章,采用顺文而导的方法会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感悟语言。学生也在不断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掌握了寓言的阅读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