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说竹排在画中游,而不是说在湖里水里游呢”?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学习心得:
创造性思维是人从提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进行课外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