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研究成果>>研究小结
在寓言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 
发布日期:2012-03-27   点击次数:    作者:钱春霞  来源:

                                              在寓言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

           寓言故事教学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分析现今寓言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因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往往只看到寓言故事的德育功能,而忽视了利用寓言故事的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还未能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等进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设计,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要想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从寓言故事的特征、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等出发,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针对寓言故事的特征,结合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三月份我就研究了在寓言故事教学中 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个方面。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应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2]334-335。这充分说明,在人们的日常沟通交往中,听说形式是主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不但篇幅短小,语言十分精炼简洁,而且寓体形象夸张可笑,故事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为听说能力的训练提供了规范的语言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  

       寓言的价值在于寓意,也就是在于它所说明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然而,寓言故事的寓意往往是包涵在它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正如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所说的那样:“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学生只有具体而全面地感受寓体形象和理解故事内容后,才能真正领悟它的寓意。特级教师李吉林在与青年教师的谈话中指出:“要儿童能概括出寓意,理解寓意,是在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读懂寓言故事才能理解寓意,寓言故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形象。我们要运用各种方法去加深学生对寓体形象的感受和故事内容的理解。在让学生感受寓体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寓言故事的语言特点和寓体形象夸张可笑的特点,以及根据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对直观的事物容易接受和理解,对鲜明的形象较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等特点,利用图画再现和绘声绘色的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或者播放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寓言故事情境,让学生复述寓言故事、培养小学生的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就使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在他们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人物不多却形象鲜明的寓言故事。在教学这些课文时,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创设寓言故事情境,让小学生表演寓言故事,然后学生互评复述、表演情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听说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  

        如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小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后,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狐狸和乌鸦的动画的同时,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狐狸和乌鸦的形象,创设寓言故事情境,让小学生充分感受狐狸和乌鸦的形象和这则寓言故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提出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并总结小学生提出的多种方式,设计分角色表演寓言故事、评价表演情况等教学环节。在小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小学生展开想象,让小学生在分角色表演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然后让小学生互相评价表演情况。这样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  

       复述故事有助于语言积累,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由于寓言故事语言精炼简洁易于小学生朗读和记忆,所以在学完寓言故事后还可以进行复述故事或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在复述或讲述寓言故事的过程中,要求小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交代清楚,同时声音要宏亮,语音要清楚、语速要适当、语调要优美、语态自然大方等。这样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

        另外,在小学生感受寓体形象的同时,可以利用寓言故事富于变化的故事情节创设争辩、讨论等情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目的。如在执教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在小学生整体感知狼的凶狠、可恶和小羊的弱小、可怜的形象之后,首先根据狼故意找茬儿吃小羊的可恶行为,创设狼和小羊互相争辩的情境,向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狼想吃掉小羊就千方百计的找借口,如果你就是那只可怜的小羊,听了狼这样的话,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又会怎样与它争辩呢?”然后再让小学生谈谈自己对小羊的认识,并积极引导小学生发挥想象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小羊已经认出了狼无理、凶恶的本性,那他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迅速的脱险呢?最后你想对狼或小羊说几句什么心里话呢?”  

       这样的课堂争辩可以深化小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的理解和认识,小学生在争辩中各抒己见,交流情感,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另外,要在争辩中说服对方,不但专心倾听对方观点的论述,还要针对对方的观点和论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合理的推理找出理由,迅速组织清晰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驳斥对方的观点,这样既训练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是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训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