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尤其是对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并在主动了解、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那么,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阅兴趣呢?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好奇心特别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去做:
1、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语言向学生简介文章内容,激发其阅读兴趣。
如教学《丑小鸭》、《陶罐和铁罐》这类童话,在导入课文时,教师可出示关于课文的形象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简介故事内容,这样“图言并茂”的引导能立即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2、利用文章中精彩、紧张、感人、奇特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这种方法适用于情节性较强的、叙事性的文章。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教师可利用丑小鸭的遭遇设置悬念:丑小鸭下一步会遇到什么事?他会怎么做?他的命运怎样?学生十分关心丑小鸭的命运,这样的悬念驱使他们进一步去了解课文。又如,教学《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设置悬念:猴爸爸没帮忙,桃子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这样便会使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3、紧扣课文内容,把音乐、美术等引入课堂,做好阅读的导入,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如在教学《找春天》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用笔画下来。这样,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图画完成,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也就表现出来了;又如,教学《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