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研究小结
本月听了潘春霞老师的研究课后发现低年级学生对绘本很感兴趣,结合我的研究任务,我选择了绘本《爱心树》进行阅读指导。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我在本节课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激趣导入,超前悬思;讲述故事,边读边思,把书读厚;扣问心扉,掩卷深思,把书读薄; 流泻心声,笔录所思,把书读活;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第一部分,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他们的热情很高涨,通过人们对书的评价以及我自己说出来的感受,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故事的开头。第二部分,有两个小节,包括“感受快乐”和“品味给予”,通过设计的问题“大树为什么会快乐呢?”和“此时此刻,大树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充实课堂。第三部分,主要是解决“从这个故事当中,你读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第四部分,有“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和“我们一起交流”。最后一部分,就是简单的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对阅读这样的绘本充满了期待。同时我还设计了一张绘本阅读的评价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评价标准
|
自己评
|
小组评
|
老师评
|
家长评
|
清楚、明白地讲述故事
|
|
|
|
|
声音响亮
|
|
|
|
|
说话流畅,有节奏感
|
|
|
|
|
表情自然大方
|
|
|
|
|
态度认真,有表达的信心
|
|
|
|
|
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
|
|
|
|
|
愿意和他人分享交流
|
|
|
|
|
应答灵活
|
|
|
|
|
大家爱听
|
|
|
|
|
自己心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