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研究小结
根据本学期的研究计划,这个月我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在课后阅读一定数量的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为此,我利用校本课给学生上了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阅读指导课,使学生明白了寓言就是寓意于言,讲一个假托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中领会道理。寓言故事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同时在课上我们还总结出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一步,读通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孩子们的识字量少,故事中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因此,必须先把故事读通顺了,才能进一步了解内容,明白道理。在学生阅读时,可以借助于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每一个故事反复朗读三到四遍,大部分学生都能读通顺了。
第二步,了解内容。在学生读通故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了解内容就不困难了。如读《揠苗助长》时,要边读边想: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要拔禾苗?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禾苗拔高后又会怎样?他错在哪里?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故事的内容也就弄明白了。
第三步,明白道理。寓言所写的事情,无非是反映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因此,阅读时要认真思考,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做事急于求成,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结果将一事无成。
第四步,谈谈感受。学习寓言与生活实践要紧密结合,不仅要懂得寓言蕴含的道理,而且要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不懂装懂,没有才干,却冒充行家的人,学了《滥竽充数》就会明白他们的原形最终会显露出来,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进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应该不应该这样做?
总之,在指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供帮助,并且可以把班内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尽快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