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研究成果>>论文案例
《书本里的蚂蚁》阅读课指导案例
发布日期:2012-03-30   点击次数:    作者:潘春霞  来源:

 

一年级童话阅读课指导教学案例
——《书本里的蚂蚁》教学案例
案例标题:一年级童话故事课外阅读指导
案例背景:从去年起,我们学校低年级语文组开设了课题《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为了使这个研究扎实有效地延伸下去,一年级课题组成员都在班上组织学生展开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并且进行阅读指导,让孩子们在童话阅读中初步掌握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做一个充满童真、快乐而又儒雅的小学生。
研究目标:
        1、初步了解童话体裁。
    2、通过阅读故事,初步学会边朗读,边观察,边思考这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3、逐步学会倾听,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逐步掌握和运用规范的语言。
    4、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有阅读心境。
研究重点: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研究过程:
一、       审题设疑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名字叫“书本里的蚂蚁”。
生:齐读题目。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能来猜猜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
生:我觉得是讲了很多蚂蚁是吃书本长大的。
生:这个故事可能是讲很多蚂蚁都住在书里,快乐地生活。
生:这个故事可能是讲蚂蚁在书里学了很多知识,成了一个有文化的蚂蚁。
师:大家的猜想充满了期待。那我们就一起来读故事吧。提要求:摆出你最喜欢的姿势,竖起小耳朵听故事。
分析与反思:这一环节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题设疑,根据题目说出在阅读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
二、       细读理解
1、师读故事:(大屏出示)古老的墙角边,孤零零地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
2、师:让我们来猜猜看,小花的歌里会唱些什么呢?学生先交流,如果不到位,引导学生看图:你瞧,这墙角边只有一朵花,它还会唱些什么呢?
生:小花的歌里会有小蚂蚁。
生:小花的歌里会唱我要和小蚂蚁交朋友啦!
师:听出来了,小花很渴望有朋友。看,除了墙角,没有任何东西和它作伴。这是一朵孤独的小花,难怪故事里会用上“孤零零”。你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孤零零的?
生: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会感觉孤零零的。
生:生病的时候我会感觉孤零零的。
师:当我们孤零零的时候多么盼望有个伙伴呀!有一天,花朵旁来了一位朋友和小花作伴。猜猜看是谁呢?
生:小蚂蚁!(学生齐声回答的。)
: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呀?
生:因为题目是“书本里的蚂蚁”。
师:你可真会思考。瞧,故事的主人公小蚂蚁来了。(出示小蚂蚁图片)
师:接着听故事,师读故事:(大屏出示)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儿往上爬,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边讲故事边演示小蚂蚁爬)
师:瞧,它睡得多香啊!它会梦到些什么呀?
生:它会梦到和小伙伴一起玩得很开心!
生:它会梦到许多许多美丽的小花。
生:窝里有许多粮食,吃也吃不完呢。
师:多么奇特、多么美的梦呀!但它做梦也没有想到。师读故事:(大屏出示)一个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师:故事听到这里,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小蚂蚁是怎样进书本的呢?看看谁的耳朵灵?
生:墙角边有一朵小花,一只蚂蚁爬上去睡着了。一个小姑娘把花朵摘下来夹进了书本,小蚂蚁就进了书本。
师:你可真了不起,说得清楚又完整。
师:如果你是蚂蚁,到了书本你会怎么样呢?
生:我会觉得很难受。
生:我会觉得太挤了,像是被压扁了。
生:我会觉得快乐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分析与反思: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发挥想象,故事开始时,让学生猜一猜小花的歌里会唱些什么,由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孤零零”这个词语。接着让学生演示小蚂蚁爬上花蕊睡觉,使学生也进入故事情境。最后,又让学生想象蚂蚁会梦到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期待,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师:那我们看一看,来到书本里的小蚂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师读故事:(大屏出示)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很整齐的细碎的声音。
师: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皱着眉,似乎有什么疑问呢。有疑问的请举手?
生:这个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呢?
师:你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你们不光用耳朵听,还在用脑子听呢。黑蚂蚁跟大家一样也很奇怪。出示故事:是谁?书本也会说话?黑蚂蚁奇怪极了。
师:谁来学着蚂蚁也来奇怪地说一说这句话?
生:朗读。
师:那猜猜看看是谁的声音?
生:是小花发出来的声音。
生:是书本发出的声音。
师:是呀,到底是谁呢?想不想知道啊?我们接着往下读。师读故事:(大屏出示)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黑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们小得像蚂蚁。字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师:原来是字的声音。猜对的小朋友真了不起!这些字是什么样的啊?
生:字是密密麻麻的。
生:字很小很小,小得像蚂蚁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蚂蚁是怎么样回答的。师读故事:(大屏出示)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黑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
师:这部分对话真有趣。我们也来读一读吧。小蚂蚁的话是绿色的字,字宝宝们的话是红色的字。请小朋友练读相应颜色的字,学生练读对话。
(生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分析与反思:这一环节是采用角色扮演法阅读故事。当学生熟悉了故事中的内容,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这里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黑蚂蚁“奇怪极了”,以及字宝宝对黑蚂蚁的好奇,表现出不同的神态。这样的阅读不但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能加深他们对故事的印象。
师:这时,(大屏出示):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个会走路的字是谁呀?
请大家齐说。
生:蚂蚁。
师:接下来的故事更有趣。师继续读故事:(大屏出示)第一天,黑蚂蚁住在第100页,第二天就跑到了第50页,第三天又跑到第200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很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而这些字从没想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这个时候这些字宝宝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它们会想要是我们也走一走多好啊!
生:它们也会想和小蚂蚁那样走一走,动一动。
师:你们想到字宝宝的心里去了。出示图片:看看这些字宝宝在干什么呀?
生:它们在跳舞。
生:它们在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师:(大屏出示)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都学着黑蚂蚁跳跳舞、串串门。这有多快乐呀!
【分析与反思:这一环节阅读与插图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指出:能借助读物种的图画阅读。这是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相结合。
师:继续读故事:(大屏出示)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为什么不安静了呢?
生:因为字宝宝们开始跳舞,串门了。
生:因为字宝宝们也学着小蚂蚁那样开始走动了。
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师继续读故事,(大屏出示)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啊!这本她原本看厌的旧书,写着她从来页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新故事。
师:小朋友想听吗?这个故事叫《黑熊进城》,小朋友安静听。(播放故事)
生:安静地听故事。
师:第二天,小姑娘又打开书来看。她更新奇了。又有什么新故事呢?
一生讲《奇怪的帽子》。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不仅把小姑娘吸引住了,把小朋友们也吸引住了。小姑娘连续读了两天新故事,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她会想:真奇怪!怎么会有新故事呢?
师:继续读故事:(大屏出示)这时候,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问: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本里,是会走路的字了。会走路的字?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到晚上就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师:(大屏出示)是的,第三天的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面上发现了一个字,它呀,走得太远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师:大屏出示)不过,这些字没有一个想离家出走的,它们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小姑娘再也没有买过故事书。为什么没有买过其它的故事书?
生:字变来变去,每天都有一个新故事。
【分析与反思:这一环节将阅读与思考、倾听相结合。边读边想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在读书时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因此教师要根据读物内容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同时,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这一环节中根据故事内容和研究目标3,穿插了另外两个童话故事,目的有以下两点:1、让学生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逐步掌握和运用规范的语言。2、巧妙地向学生推荐王一梅的童话故事,使学生对作者感兴趣。
三、       总结收获 了解童话体裁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喜欢呀?
生: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很有趣。
师:这个故事充满想象,小蚂蚁和字都会说话。不仅仅如此,那些字还会串门,像魔术师一样变出新故事,的确很有趣。像这样的故事,把动物、植物等当做人来写,给它们人类的情感,就是童话故事。
师:我们学过哪些童话故事?
生:我们学过《小河与青草》。
生:还有《北风和小鱼》。
生:《蘑菇该奖给谁》。
师:还有谁来来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里的字宝宝很有趣,还会走来走去的变故事。
师:是呀,我国的文字就像神奇的魔术师,能变出不同的新故事。人们的生活也因为文字而变得精彩。就像故事里的小姑娘,她的生活也因为文字变得充满希望和欢乐。老师也希望文字能给小朋友带来希望和快乐。
四、推荐故事 总结阅读方法
师:我们今天读的故事就是她写的,出示图片,她叫王一梅,是中国很有名的作家。她给我们小朋友写了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
师推荐新故事:《兔子的胡萝卜》、《糊涂猪》、《我是一棵树》
师总结读书方法:我们在读新故事的时候可以从读题开始,先猜猜故事讲了什么;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词语可以问一问,我们也可以借助美丽的插图来理解;还可以再读读写得精彩的部分;读完以后可以把它讲个爸爸妈妈或者你的好朋友听。
研究反思:
执教这节指导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感受:这节课注重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让一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英国的学者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说:阅读的心境影响力比阅读的情境更大。他提出的阅读的心境比阅读的兴趣更宽泛。所以我想研究讨论小学生的读书活动怎样来营造阅读的心境而不仅仅关注阅读的情境。
第二感受:这节课注意激发阅读期待,把猜想、想象、补充故事引入阅读的过程,让孩子成为故事里的角色,通过孩子的阅读来补充、丰富、创生原作品的内容与意蕴。国外有一个“空白理论”,指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我们都标榜阅读是对话也是一种创造。这节课我关注了孩子阅读的创造性,用生动的课堂比较形象地诠释了阅读的对话性质和创造性质。
第三个感受:从学生的阅读状况来看,这节课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也有对王老师这个具体作品的一点感悟,即汉字比较神奇。从这一点讲,阅读的度把握比较好,既让孩子有体会,又不是为这样的体会而举行这样的读书活动。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追求阅读本身的快乐比追求读后的感悟更有价值。但我感觉到,孩子比较紧张,似乎没有进入到比较自由宽松积极的听读状态。为什么?可能是看大屏,耳朵听,他们自己手上没有纸质的文本。一听一看就没有什么了,还要感悟,在孩子头脑里留下的时间比较短,印象比较浅,影响孩子进入情境。
   第四个感受: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应该是有指导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应该占百分之七十,自发的自然状态的阅读占百分之三十。这样的指导阅读,应该是要好好预设的。我的预设是很不错的,考虑到学生与文本的实际。但计划不如变化,精彩无法预约。我在指导过程中,可能要更加重视阅读中孩子生成的状况,以便作出相应的判断、回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促进更好的阅读。这节课上我比较拘泥于预设,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少。我想这样的读书活动,老师是要弯下腰去同孩子交流的,要听听孩子读书的时候想些什么。
第五个感受:我有一个追求,有意识地把读书的方法和习惯渗透在课堂里,把思考、猜想、分角色朗读都放在这节课上来了。这是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的,也是阅读课要关注的。但一年级的读书活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读书习惯地养成,营造良好的阅读心境,方法不能外加。这绝对比读书得出结论或者受到作家的教育重要的多。因为孩子阅读不是来寻找教育,他们平时接收的冷面孔的教育很多了,他们是要在阅读事件中得到愉悦。阅读要立足于“悦”读。对阅读本身亲近,而不是说阅读后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