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至少达到145万字。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实际上也是给语文教师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即如何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要求,为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帮助。这一阶段我这样做的:
首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要激发阅读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第一、我根据学生的差异推荐书籍。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段、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如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学习能力强一点的学生除故事外,还要求他们读一些传记、传奇、等。第二、我抓住大阅读这一活动,除了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读比赛”以外,还积极和家长联系,让一们和我一同来支持孩子们读书。
其次,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要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我充分利用了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使图书馆切实为学生服务,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效率。我开展了看谁读得书最多的比赛活动,并与图书管理员沟通,定期检查学生的借阅情况,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另外,还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处在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然后就兴致勃勃地阅读。
再次,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培根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读书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是对文章进行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体、作者、说明等。其目的是明确背景,抓住主线,了解文章梗概,把握主旨。而精读则是对全文的研究。精读时注意要结合语境,全面理解;要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要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精读时还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写体会、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的理解、运用。精读与略读是相互关系、互为补充的。如一本书值不值得精读,一般是先略读一翻,看看有没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读到一些精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时,不妨把他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