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言积累 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
湟里中心小学许晓秋
我校地处常州西南农村,虽然乡镇经济比较发达,但学生家长在文化投资上的比例很不均等。同时由于自身素质的欠缺,家长很少关注孩子成长的精神需求。因此低年级学生目前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笔者对本校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在看电视、玩游戏与看书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者。而在学生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中,排名前两位的竟然是长篇漫画和幽默故事。
近年来,我们借助于区级课题《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发现通过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样既立足课内,又注目课外,让学生的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一、在课内学习中积累学生的语言,提高阅读水平。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使学生掌握好工具,只凭口耳接受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目的、计划地创设言语实践的情境,提供说话机会,引导学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的本领,以提高和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积累语言和提升阅读水平的目的。
1、利用重点词语训练学生的语言。如《秋游》一课中的“跑来跑去”一词,请学生说这个词型并练习扩词:飞来飞去、追来追去、摇来摇去、转来转去等等。还有《奶奶的白发》一课中的“数不清”,引导学生扩展出:说不完,走不动、看不见、拿不动等等词语。
2、抓住中心句子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梅兰芳学艺》中“因为梅兰芳刻苦钻研,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样的句式。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牢牢抓住这些中心句,先模仿说,再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
3、领会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说一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稻秧遇险记》组织学生讨论小稻秧为什么会遇险?它又是怎么脱险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能力。
4、整体感知课文熏陶学生的语言。如《家》、《做什么事最快乐》、《大海》这一类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语言材料,接受富有诗意的语言熏陶,再创设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言从而自己生发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语言。
二、在课外活动中积累学生的语言,提高阅读水平。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有关自然的、社会的、人类自身的、或是物质世界,或是精神世界,无所不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做到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这样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语言,进一步使学生积累语言,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1、做一做。如《乌鸦喝水》一课,我课后请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体会乌鸦如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进瓶子里去的,仔细观察水慢慢升高的现象,体验乌鸦动脑动手而成功的快乐。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再引导说一说实验的过程,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和表达。
2、画一画。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秋天》一课我让学生亲手画自己眼中的秋天美景,把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都有所提高,然后再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画在班内进行介绍。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演一演。《做什么事做快乐》、《狐假虎威》、《猴子种果树》等童话故事,在课后我都指导排演课本剧,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发挥想象,拓宽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水平。
4、猜一猜。在语文实践中,时常穿插一些竞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竞猜的过程中,其概括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内容既可以围绕课文内容,也可以是一些课外知识,还可以是一些谜语,所有这些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三、在综合实践中积累学生的语言,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发展和积累学生的语言,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阅读水平。
广泛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提升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自由阅读,自由表达,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自主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以预见,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八十几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增强。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背诵一些妙词佳句以及经典名著,这样既积累语言,又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2、在综合实践中丰富语言,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和整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真正提高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这里的多种学科知识是指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社会常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环保生态等等。学生可以运用听、说、读、写、算、画、弹、唱、跳、观察、表达、想象、交往等手段,通过环境渗透、课堂教学、生活体验、游戏活动等方式,在综合实践中充分挖掘创新学习的潜能,使语言能力和阅读水平获得长足的发展。
苏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是一组赞扬母爱的课文,为了充分挖掘学生创新学习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然后确定以“欢乐的家庭”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分两个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家庭:每个学生带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全家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设计一张调查问卷,了解爸爸妈妈喜欢什么和他们的愿望;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采访,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写一篇以“我爱我家”为题目的日记;小组里谈谈孩子们自己的心里话;收集一些关于歌颂母亲及母爱的文章,进行一次朗诵比赛;制作一份反映欢乐家庭的手抄小报。第二阶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以实际行动真正热爱自己的家庭:把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给妈妈听一听;对家中长辈进行采访,了解亲朋好友的情况;开展《我做文明小客人》的假日小队活动;举行“我当小主人”的演讲比赛;制订“学做家务事,争当父母的好帮手”的行动计划并积极行动;开展并邀请爸爸妈妈参加《向爸爸妈妈献爱心》的中队主题观摩活动;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评价。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通过体验、感悟、调查、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心、研究、实践、探索等过程,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创新学习的潜能,极大地丰富和积累了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之,要使学生的语言丰富而富有创新,并且逐步积累语言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只有我们教师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信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在课内和课外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就一定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发展和积累学生的语言,进而使学生通过阅读在文学的殿堂里得到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