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拓展思维空间。
一、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新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美丽图画,既提示了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既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的语言,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朗读、熟读之后,采用教师读,学生闭眼想像或学生默读想像,教师利用多媒体配乐等方式,让学生在默读中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二、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学习其实是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流动的画》一课,教学时,可以先借助课件,演示小主人公从火车窗口看到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飘着白纱的山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如果他自己坐在火车上,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在观察说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号、叹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所表达的语气。
三、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体验感悟是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欣赏能力和语感的有效方法。这个过程不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而是需要对话交流和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能力、养成习惯、发展个性。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手和脑》时,我采取了先让学生读一读《做太阳钟》,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太阳钟的样子,激发学生自己亲手做一做的愿望,最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一个太阳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亲手操作、探究,既学会了做太阳钟,又了解了用太阳钟看时间的方法和原理。有些学生开始有畏难情绪,我鼓励积极性高的学生先做、先讲,起到了很好的引路作用,其他未做的学生纷纷效仿。
五、留给学生书写的时间:写,是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的思维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对文本中句、段的理解还往往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适时地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低年级孩子不一定记得很全面、很详尽,但是,通过反复的思考和集体交流后的相互补充、互相提示,学生对原有的文字进行删改、补充、调整、完善,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就会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透彻领会,思维会渐渐走向深刻化和有序化,克服了仅仅用语言交流时的零碎性、不完整性和词不达意的现象,也更好地兼顾了更多学生,特别是那些内向不善于主动表现的学生。
六、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在这些环境中,学生一定会接触到国内外更多的优秀作品,而对这些人类文化精品的解读过程又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动脑、动手、实践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这个过程对于孩子们心灵与智慧的启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