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阅读教学的篇目都是以“选文”的形式出现的。“选文”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途径,给我们教师带来的复杂性就是要学会择取。“选文”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知识点,但有些知识点并不是在低年级就要求学会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只需要接触,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即可),有些知识点可能在以前的篇目中已经出现过了。成篇的课文,相当于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但是感知教具并不是教与学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教材中的课文,用的其实也并不是整篇“文”,多数情况下,派用场的只是某一侧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但是这些知识点是粘附在整篇的课文中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准确地确定一篇文本中什么是核心的教学内容,什么是次要的。选文教学内容的确立不像低年级识字教学篇目这样的清晰和直白。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统观教材的能力,要对照年段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设计: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沉香救母》为例,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为了阅读的方便,分为两篇,第一篇是立志学艺,第二篇是劈山救母。《沉香救母(一)》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小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表现了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课文的语言特色,即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并列式的四字词语使文章显得十分生动。如“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疼”等。2.关联词语的运用,使语句的表达更丰富。如文中 “一……就……”和“不管……还是……都……”的句式。3.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
根据年段目标及课文所蕴含的知识点,我们确定如下三个教学内容板块:
板块一:认读积累。认读并识记文中的10个生字及并列式的四字词语,如“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疼”等。
板块二:朗读想像。借助文中人物的行为动作,想像情景,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等。
板块三:词句理解。认识“一……就……”、“不管……还是……都……”等句式,并了解这些句式所表达的意思所在;了解“才”字的不同含义,如“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课后反思:当然,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的内容是可以讲授的,很多方面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比如复述课文,补充故事内容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等。但这些不是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有些知识点、技能不一定非要在这篇课文中来学习。
教学设计: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沉香救母》为例,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为了阅读的方便,分为两篇,第一篇是立志学艺,第二篇是劈山救母。《沉香救母(一)》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小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表现了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课文的语言特色,即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并列式的四字词语使文章显得十分生动。如“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疼”等。2.关联词语的运用,使语句的表达更丰富。如文中 “一……就……”和“不管……还是……都……”的句式。3.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
根据年段目标及课文所蕴含的知识点,我们确定如下三个教学内容板块:
板块一:认读积累。认读并识记文中的10个生字及并列式的四字词语,如“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疼”等。
板块二:朗读想像。借助文中人物的行为动作,想像情景,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等。
板块三:词句理解。认识“一……就……”、“不管……还是……都……”等句式,并了解这些句式所表达的意思所在;了解“才”字的不同含义,如“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课后反思:当然,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的内容是可以讲授的,很多方面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比如复述课文,补充故事内容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等。但这些不是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有些知识点、技能不一定非要在这篇课文中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