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各种形式方法。如下:
一、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低年级学生语文底子薄,理解能力不高,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仅靠阅读课文,从字面上理解,往往是囫囵吞枣,难获甚解。应该激活他们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积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二以国庆庆典为主要内容,学生对其很陌生。教学时我先请学生回忆:家中有喜事是怎么庆祝的。学生对此记忆犹新,一一道来:请客人,摆酒席,点蜡烛,挂灯笼,放鞭炮,燃焰火。在学生激动地重温了往日的经历后,我再安排他们学习类似的内容。他们易于接受,乐于学习,学习效果很不错。
二、把阅读教学与学生读图结合起来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直观形象的再现,对设置教学情境,调动阅读兴趣,帮助理解内容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再阅读课文。这样看图与读文结合,减缓了教学的坡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媒体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教学《2008,北京!》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从网上下载的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纪录片,然后安排该课的教学,这不仅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伴随思考进行,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让阅读有一定的目标,产生阅读的驱动力。在教学《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文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叫他们逐一带着问题去读书:邓小平爷爷写的字为什么得到的红圈圈最多,邓爷爷是怎样写字的?学生在阅读思考以后,邓小平严谨有序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已经烙印在心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说结合起来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读书是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在一定的语境中感悟理解字词句段篇,吸收人文营养。教师一定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书读通读懂读透彻。说是把内化的书面内容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应急机智。读与说的结合,给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五、读与演相结合
低年级课文大多语言简练形象,琅琅上口,我带孩子们做动作来朗读,以增强节奏感,增加趣味性,使得课堂不再机械刻板,使阅读教学生动有趣,也满足了孩子们动的要求。教学对话一类的课文时,我相机安排同桌或是学生代表进行对话表演。学生多能进入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快乐地学习。教学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的课文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以后,同学生一起编导排演课本剧,在排练中强化理解,融会贯通,创造升华。通过表演,把书面内容转为鲜活可感的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感悟,也使课堂生动有趣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