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童话世界,体验童话魅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李娟
【摘要】
陈伯吹在《童话研究》中说的“童话者,儿童所喜闻之话也。”在童话的百花园中,千事生蹊,万物有灵。童话世界是儿童心灵畅游的境地,在这个世界中,儿童的感性认识开始向系统化和逻辑性方向发展;童话世界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乐园,童话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情感色彩,它们远比识字课本和有关“现实”的那些教材更为全面,更为丰富,也更为深刻。因此,让我们在童话阅读中拉开孩子教育教学的序幕,让童话阅读开启孩子的阅读之门!
【关键词】童话故事 课堂教学 自主阅读 低年级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在童话里收获着纯真,憧憬着幻想,升华着情感。因此,童话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也特别突出这样的要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呈现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都要求我们在童话阅读教学中要以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我们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孩子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契机,努力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从而把他们引上爱听、爱读、爱说、爱写之路,引入会听、会说、会写之门。
一、顺应心理,创设情景,激发阅读。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春笋》里,春笋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娃娃,这娃娃被春雷唤醒了!这娃娃多调皮啊!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从地里冒出来。教学时,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想一想:你香喷喷地熟睡了一夜,母亲唤醒了你,你们是不是一跃而起啊;来到学校,你们伸伸手臂,踢踢腿脚,是不是特别有精神啊。你们一天天长高、长大,是不是也像春笋一样一节、一节地向上长呢。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着春笋娃娃向上生长的情景。他们就走进了那美好的童话世界,享受了阅读的乐趣。儿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首先感到的是乐趣,乐趣是在心灵自由中感到的,是儿童以自己的心灵感到的。
阅读教学就得叫孩子们喜欢课文中的语言世界,喜欢这个语言世界中一些他们能够喜欢上的东西。这样的阅读享受是和儿童的心灵紧贴在一起的。如果,我们的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都能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的世界,走进由语言创造的童话的世界,学生自然就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不断阅读的愿望和动力。
二、凭借教材,感受乐趣,培养能力
语言有它本身的音韵的美,有它节奏的美和旋律的美。感受语言本身的美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且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的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乐声的那些小图画——即字母的兴趣。”我们则是要激起儿童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怎样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呢?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诵读是最有效的办法,而且我们低年级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可利用的资源。在教学《雨点》时,我先让学生找到四句话的相同点:“雨点落进( )里,在( )里( )”再找到四句话的不同点:雨点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接着让学生整体地读课文的四句话。从课文相同的句式、相同的用词和用词的变化中,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鲜花和星星》是一首童话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很美,语言的色彩也很美;白天和晚上,鲜花和星星的比照,这样的结构又形成一种旋律的美。在教学时,我首先范读,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诵读,亲身感受语言的美;最后,通过配乐诵读欣赏语言的美。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诵读、欣赏,从优美的语言中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放飞想象,体验情感,享受乐趣
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文本的感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有限的生活经验说明儿童心灵的空间是宽阔的,尚未像成人一样被更多的成见塞满。应该说,大凡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儿童第一次接触它,总是感到新奇的;每一种情感的体验,总是感到新鲜的。在种种新鲜的情感体验中,儿童的心灵、精神世界得到满足,享受到阅读的无限乐趣。
《蘑菇该奖给谁》,读到题目孩子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小黑兔与乌龟比赛得了第一名,它很得意。这也没错,它对比赛规则、比赛对象是没有认识的,得了第一名当然应该高兴;小白兔与骏马赛跑落在后面,它很难为情。同样,它也没错。这是真实、自然的情感。而真实、自然的情感是最美好和可贵的。在教学时,我并没有褒小白兔而贬小黑兔。我让孩子们体验两个小兔真实、自然的情感。两个小兔都没错,可妈妈为什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呢?在体验了它们真实的情感后,再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思考。由情悟理,把情感体验和认知结合起来,初步地明白一点道理。如果,在教学中,只给学生一个“要敢于跟高手比”的道理的结论,认为小白兔是好的,而小黑兔是不好的,那么,学生就不能体验到真实的情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蕴涵着这样真实、自然、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这样的情感,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的重要手段。
课外,我每天坚持给孩子们读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读了“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既充满智慧,又幽默有趣,常常乐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听完一个还想听另一个。此时我会介绍《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学生十分想看,书本上有生动有趣的图画,孩子们自己看比听老师读更有意义。《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既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更享受到了童话世界中的真、善、美。
四、呵护童心,快乐写作,增强自信
儿童天生有写童话的本能,他们几乎能自发地以童话的形式来写童话。因此,让低年级学生写童话体作文,能使他们拥有广阔的天地,树立足够的信心,使他们快速起步,正确起步,在童话的世界里快快乐乐地去作文。
1、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童话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童话故事吸引人的了,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我鼓励他们课后多读童话,看完以后相互交换,进行交流。每天放学回家还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让他们把最喜欢的故事写下来,展开比赛,看谁写得最好。同学们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总是特别感兴趣,慢慢地。班级里形成了一股看书、讲故事的热潮,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他们的思维张上了想象的翅膀,为学写童话打下基础。
2、观察图画,编写童话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选用既直观形象又充满童趣的图画,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的心,让他们用童话来描写自己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写起来自然轻松,愉快。
利用图画来写童话有很多种方法,根据一幅图画发挥想象,看图作文,也可以是多幅图进行续编故事。如《小蚂蚁过河》、《森林音乐会》、《会动的桥》等,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拘泥于图画本身,要根据图画想到图画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更加丰富精彩。平时,经常对那些语言生动或想象丰富奇特的有个性的文章进行范读,并在班内展示。小朋友得到了鼓励和促动,对写童话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3、巧用词语,激发思维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利用这一优势,我运用几个不相干的词语,让学生巧妙编排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如,一堂课上我用“蜜蜂”,“小狗熊”,“大石头”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自己编故事,学生们看完词语后,不用讨论,就开始写了。看来用这几个词语来写故事并不难,同学们编写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精彩十分。有时我只写一个题目,让学生编故事,如《找不到家的浪花》、《橡皮糖学校》、《小乌龟晒太阳》等,学生也能编得有滋有味。看来只要巧用词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想象力会更进一步提高。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童话形象在孩子思维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儿童在给周围世界增添各种自己幻想的形象,虚构这些形象的时候,不仅能发现美,而且还能发现真理。而童话故事借助童话的意境、童话的想像与幻想,来描写拟人化的童话形象,不仅丰富儿童的语言词汇,还培养他们的想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好的童话好似阳光,照耀着每一条童年的路;好的童话似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童话阅读,把学生带进美妙的语文世界;创编童话,让学生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世界。让我们在童话阅读中拉开孩子教育教学的序幕,让童话阅读开启孩子的阅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