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
2012—2013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研究重点:
1、创设书香班级,营造浓厚的阅读环境的研究。
①“每日一读”:每天进行20分钟的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乐于阅读,爱上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古诗、诗歌、童话故事、寓言古诗、成语古诗等。
②“每周一课”:每周一堂阅读课。阅读课可以小结、检查本周的阅读内容;可以开展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阅读水平的平台;也可以进行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指导。
2、课外阅读多元评价的研究。
通过讲故事、编故事、绘画阅读、摘抄本、课本剧、日记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交流朗读的成果。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1、张志清,担任课题组长,主要负责课题主持。
2、许晓秋担任课题副组长,负责课题管理、策划。
3、潘春霞、钱春霞、袁琴、刘娟萍为子课题组长,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研究课,论文发表、得奖,至少两篇。
4、蒋锡凤、刘烨妍、薛艳、赵文娟、王东、李娟、余秋月、陶欢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开展行动研究,积累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总结。
附:具体分组情况。
子课题1组:潘春霞 余秋月 张志清 蒋夕凤;子课题2组:刘娟萍 许晓秋 刘晔妍 陶欢
子课题3组:袁 琴 李 娟 赵文娟; 子课题4组:钱春霞 王 东 薛 艳
三、研究过程
(一)、常规任务:
1、每个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学期计划必须制定个人的学期研究计划1篇;
2、每两个星期1篇理论学习笔记,一个月1篇研究课教案,每月要写一篇研究小结;
3、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必须写一篇研究总结;
4、每个课题组成员至少一学期要上一节研究课,至少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论文。
(二)、研究方式:
①围绕学期主题认真学习有关材料,然后制订计划,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验证,②开展研讨活动,对所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研讨;③及时记录研究过程,可以是随笔日记,也可以是叙事故事等;④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有价值的案例、论文和课件等。
(三)、具体研究内容:
9月:1、撰写课题研究计划。2、各子课题组长带领组内成员,确定“每日一读”“每周一课”的具体时间。3、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阅读内容,制定出详细的阅读书目,确定阅读要求,开展阅读活动。4、张志清、潘春霞老师在9月下旬上第一次课题研讨课。主要研讨20分钟的“每日一读”课型。
10月中旬,钱春霞老师上第二次课题研讨课,主要研讨“每周一课”的小结、检查课型。
11月中旬,陶欢老师上第三次课题研讨课,主要研讨研讨“每周一课”的交流展示课型。
12月中旬,刘娟萍上第四次课题研讨课,主要研讨“每周一课”的交流展示课型。
(四)、学生成果:
1、讲故事、课本剧等活动拍成录像,成为视频资料。
2、绘画阅读、摘抄本、编故事、日记等可以把成果做成小报或班报,一月一期,电子稿上传纸质稿打印保留,期末装订成册。
以上成果均上传到课题管理网站的“成果”栏中,上传时在标题后用括号注明是属于那一类。
2012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