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理论学习
九月份理论学习(一)
发布日期:2012-09-26   点击次数:    作者:许晓秋  来源:

 

                                九月份理论学习(一)
一、题目:《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指导大全(一)》
二、内容摘要:
                          自然 
读中国古典诗词多了,你就会有一种特别突出的感受,那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写自然景物的诗词特别多,你一方面觉得这些诗词把自然万物写得特别生动、传神,一方面又会觉得在这其中使你心灵的最深处受到了强烈的触动,以至于使你愿意将之吟诵再三,乐此不疲。 
为什么呢?中国的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基础,春种秋收,人的生存与大自然形成了一种十分亲密、紧密的联系,由此,形成了我们民族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天人感应物我感应的观念。我们从春天。从朝阳中,感受到了生命诞生的欢乐,从秋天、从夕阳中,感受到了生命趋于消失的惆怅。人生世上,被世上万物——包括自然景物与社会事物所触动,有着许许多多复杂的体会、感受,有时候,这些体会、感受是很难用词语表达清楚的,所谓一言难尽,所谓说不清楚,常常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态。这时,我们民族往往要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这用语词概念说不清楚的体会与感受,这样一来,在中国古代诗歌的璀璨星空中,自然山水诗歌就显得特别地多。 
明白了这一点,同学们就不会把自然山水诗中的自然山水当成纯粹的客观存在的山水去欣赏了,那其中,往往蕴含着诗人非常丰富深刻的人生体认与感受,这种体认与感受,又往往是一言难尽的。
在中国古代的自然山水诗中,我们往往通过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描写,进人到一个与客观现实世界不同的一个新的世界之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展现的是一个“无纤尘”的清澈纯净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我们的心境也会随着诗句的展开而清澈透明起来。
由于人和自然的亲密关系,由于在诗人心目中,自然山水是与社会现实相对立的,所以,诗人往往把自然山水视为自己的知音,在自然山水中体现自己的志向、情操、心性。“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里的敬亭山,是静亭山,更是李白自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作者是写身处僻处、身处劣境的梅花的美好存在,更是在写一种自己仰慕的人生情操,人生境界。
有的时候,诗人直接用自然景物来体现自己:“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这是在写蝉,也是在写自己,是说自己如蝉那样,品性高洁,并因此而有声望,而并非是借外力来促成自己的功名。有的时候,诗人则是通过自然景物形态的描写,来隐含对生命形态、情感形态的展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是自然景色的变幻多姿,这也是对人生姿态多姿多样的赞美。 
自然景物的形态、气势常常与人的情感、生命的形态、气势有着一种同构的关系。所以,对自然景物的生动、传神的描写,往往能够唤起我们类似的生命感受、情感反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读这样的诗,是能够唤起我们轻快、欢畅的生命感受与情感的。 
自然山水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给我们认识世界与人生以不尽的层次、不尽的角度。所以,古代的自然山水诗中,又往往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读后会让你感到,人应该永不满足,永远进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读后则会让你感到,每个事物都是十分复杂的,而观察、判断事物的方位、角度又是多么重要。
读中国古代写自然山水的诗篇,你不得不时时惊叹诗人们对自然景物感受、观察、描写的细致、准确、生动、传神,这正是诗人们生命感受细微、深刻、丰富的直接体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在这其中,关键之处是要抓准景物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又正好要与自己表达的情感特征相吻合,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间。”,用石灰来表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就显得十分贴切。
读中国古代写自然山水的诗篇,你在不知不觉中,对月亮。柳树、松树、菊花、梅花、江水等等,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些景物,往往具有一种特定的文化含义,被诗中反复地引用。譬如月亮,往往与思乡相联系;柳树呢?则往往与离别相联系;松、菊、梅,往往是人格情操的象征。你在懂得了这些景物的文化含义时,你也就正在走进我们民族的文化。
三、心得体会: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了解到读中国古代写自然山水的诗篇,可以让我们在感受大自然时,净化、丰富我们的心灵,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在自然山水中得到自由舒展的快乐,那么,就让我们引导学生来细细地体会这些优美的诗篇吧,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