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理论学习
十月份理论学习(一)
发布日期:2012-10-29   点击次数:    作者:许晓秋  来源:

 

十月份理论学习(一)
一、题目:《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指导大全(三)》
二、内容摘要:
咏 情 篇
确实的,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也就是我们民族的一部情感流程史,在这久远绵绵的情感长河中,涌动着千姿百态的情感的波涛和浪花。我们施祥在这情感长河中,谛听着古人各种情感的吟诵,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关于爱国情、民族情、乡情、亲情、友情、民情的吟唱分外地响亮,成为这情感长河中的主潮。诸如:“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体现的是爱国的情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体现的是思乡之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现的是浓浓的亲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体现的则是真挚的友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是对民情的忠实反映。何以这些情感而不是那些个人性欲望的抒发会成为我们民族情感长河中的主潮呢?
中华民族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人际纽带的社会。人们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成为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社会组织,亲情由此而生并得以深深地植人每个人的心里。随着血亲、姻亲关系的扩大、伸展、蔓延,亲情扩而大之成为乡情再扩而大之成为民族之情,民族的治理形式则成为国家。所以,在我们的民族传统中,国家,国家,国与家是融为一体而不可分的。关心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就成为对民情的关注,在这个群体中,与自己志同道合关系亲密者,则成为朋友,友情因此而生,并为人所珍惜。    这些情感形态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又构成了各自不同的一些显著特征,诸如,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和对君主的效忠之情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最初的国家是以某一个民族为主体的,而皇帝君主则作为国家的代表而出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形,诸如,乡情一方面表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由于人是从家乡出发踏上人生征程,所以,对家乡的回归渴望又常常与对自己人生的归宿融为一体,由是,思乡之情就常常萦绕在作者的笔下:“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乡思》)这是对回归家乡的渴望,也是对自己人生追求、归宿的渴望。诸如亲情、友情往往在动荡之时离别之际表现得分外动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这是因为人在患难之时漂泊之际会倍感亲情、友情的珍贵。亲情、友情又是人与人相互得以理解、沟通、安慰、鼓励的最高形式,所以,为人们所看重、珍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类似这样的名句,在古代诗人笔下层出不穷。诸如民情,一方面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如“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一方面又往往在民情中体现了对远离世俗功利的田园风光的羡慕、向往。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如此等等。认识、把握这些情感形态的特征,有利于通过这些诗作加深我们对我们民族的感受与理解。
这些诗作的情感形态多种多样,情感特征各有不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它们都是发自亲身体验的肺腑之情而毫无矫饰的成分。中国古代诗论家们对此有着极好的总结了,所谓“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所谓“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讲得都是这个道理。正是因为这些诗作,抒发的是深切的亲情,所以,才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而这些深切的真情,来自于作者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对这世上的每一个人的爱,没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就不会有流淌不尽的真情。
 
三、心得体会: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知道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诗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可以健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使学生成为一个富于爱心富于情感的人,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