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主,但只求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几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图文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图文对照读课文。如我在教学小语二年级一期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一文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谁和谁在做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寓言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说服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并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使孩子们明白了如果不是心一条,什么事也办不好的道理,从而学会与人共处,合作。再如教学小语第三册第六课《阳光》一文时,通过观察插图,学生对佳子和奶奶的对话,写佳子想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的事,赞扬了佳子关心长辈、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很有用的。
二、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小语第三册第六课《阳光》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活跃学生思维。
三、读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如教学《征友启事》一课时,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后来为什么有了许多朋友。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读演结合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小语二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孟母断织劝学》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读写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如在教《一封奇怪的信》一课时,我又引导孩子们模仿课文给在远方的亲友写了几封信。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思、等巧妙结合,相互渗透,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活起来。总之,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种,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钻研新课改理论,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