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理论学习
十月份理论学习1
发布日期:2012-10-31   点击次数:    作者:余秋月  来源:

 

“语文教学情趣化”,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低年级学生上课时,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如果教师一味训斥,或拿棒子用力敲打桌子,效果不会很好,而且课堂气氛会变得压抑、紧张,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利,对于学生的思维也有抑制作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其根本在于“善教”与“乐学”。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与动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目标,规范学习方向,确定学习内容范围。让学生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让孩子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新。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于如何实施快乐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设计体现“快乐”的教案
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能使人感知敏锐,思维灵活,记忆和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该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通过培养,使这些积极情感人格化、品质化。小学生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对待这个世界,他们往往比成人有着更多、更真的情感投入。
    2、课前轻松愉快
让孩子们在课前几分钟做做渗透着练习的游戏,品尝一下小小的“游戏点心”,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旧知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可以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1)“快乐列车”。在学习新课前,有一个检查复习的环节。我将有关的拼音卡片或生字卡片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在音乐声中传递卡片,开动“快乐列车”,音乐停止时,手拿卡片的孩子就要站起来教大家读那个音节或生字。不会读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这样,孩子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上互助的伙伴。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兴奋起来,思维渐渐被激活。
(2)“猜猜看”。第二天课前几分钟,就可以叫几个孩子到讲台上来,拿出昨天学的这四个韵母的卡片,放一张在其中一个孩子的脑后,让孩子猜是这四个韵母中的哪一个。在猜之前,下面的孩子把这四个韵母都念一遍作为提示。如果他说对了,下面的孩子就冲他竖大拇指,他就可以继续留在台上;如果猜错了呢,他就得回到座位。这个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记忆了先前学过的拼音、字词,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加努力。
(3)“搓与拍”。“搓与拍”是课前游戏中较难的一个,但它却是孩子们的最爱。在这个游戏中,他们既要动口,动手,还要动脑。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轮流做手上动作。一个组做时,其他大组同时发令,齐念口诀——“左手搓,右手拍,左手右手一起来;左手拍,右手搓,动作协调快乐多。”做动作的那个大组手上动作必须和所念口诀相符,不符者就要表演读一首学过的儿歌。如此轮流,笑声伴随着游戏,既积累了儿歌,又训练了动手能力。课前几分钟,时间短暂,但意义重大。一个好的开始会显著提高一节课的效率。有趣的“游戏小点心”,常常让孩子在品味甜美的同时,心理得到满足,兴趣得到提高。
3、课中积极主动
课前游戏结束了,要想让孩子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必须变换各种形式,为孩子在课堂创设一个五彩缤纷的“游戏世界”,使孩子的兴奋与抑制处于不断变换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既有节奏,又有乐趣。
(1)、“猜字谜”。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可以出现在初识生字时,如要学“雨”字了,教师可以让孩子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出现在记忆生字时,如记“岸”字,可以打字谜:“山下有家厂,厂里的干部在干活”。字谜还可以让孩子动脑筋创编,培养创新意识。“猜字谜”作为一种古老的游戏,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使孩子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有效地学习。新知识,还能让学生从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性,促进科学记忆的发展。
(2)、“我会拼”。一年级上册一共要学习400个个汉字,平均每课十个左右。学了生字,一般需要当堂巩固。若反复机械地认读,孩子会越学越无昧,也不易达到记忆的效果,而采用游戏巩固就不同了。“我会拼”就是一个巩固记忆生字的好游戏。一般先打乱刚学的生字的顺序,由教师随意选取生字,一个个念出来,孩子们则根据教师所念汉字的顺序,边读边用自己的字卡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如“拱桥”“加减号”“问号”“花朵”等。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时兴趣浓厚,拼出的图形丰富多彩。欢声笑语问,既记忆了新知识,又培养了个性化思维,发展了智力。
  (3)、“拾贝壳”。课堂中,当堂巩固生字或音节,还有一种游戏,叫“抬贝壳”,很受孩子欢迎,也可以变通一下,叫做“摘桃子”“钓鱼”“采蘑菇”或“摘星星”。即在学完生字后,教师即兴在黑板上画满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贝壳,每个贝壳中间都写着一个生字。上台拾贝壳的孩子必须大声教台下的孩子读那个字,读对了,得到大家的掌声;读错了,就请自己的朋友帮忙。每当做这个游戏时,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上台领读的声音是那样的响亮清楚,神情是那样的幸福和满足。游戏不但成功地再现了新知,巩固了所学,而且培养了孩子当众说话的能力和审美的意识。
  (4)、“回家”。一年级识字多,写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字一多,时间一长,许多孩子写字就不认真了。怎样让孩子把枯燥的写字练习视为乐事,持之以恒地写好字呢?我设计了“回家”游戏。每当写字时,我就说:“生字娃娃玩累了,谁愿意送他们回家?”孩子们马上就会天真地回答:“我愿意。”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要求:“快看看书上,生字娃娃的每一部分在哪里,要把娃娃摆在家的正中间他才舒服呢!比比谁摆得最好看!让生字娃娃最满意。”对写得好的孩子,要及时给予表扬;写得不好的,也要及时纠正。这样一来,写字就不再是单纯的练习了,而成为了孩子自愿承担的任务,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4、课后巩固复习
记忆规律告诉我们,如果不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重现旧知,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知识就会遗忘。因此,有些教师给孩子布置了许多作业,反复抄写,但孩子们并不喜欢,这样操作往往事倍功半。如果转变一下观念,让孩子们在“游戏乐园”中巩固旧知,效果则会大相径庭。
(1)“闯关”。在操场上画一个螺旋型,外不封口,圆心为城堡中心,攻城的人以占领中心为赢。这个游戏适合学生课后做一个小结巩固复习。具体玩法是,分成两组,一组攻城,一组守城。攻城向圆心进发,途中和对方相遇,对方出示一组拼音卡片请您读,读得正确者通行,继续前行,不正确者返回,再派另一名学生来,直到占领圆心为止就算取得了胜利。这种游戏不需要教师在场,学生们可以自己安排,课间可以玩,放学后在院子里也可以玩,操作性很强。这种复习旧知的方式,孩子们是相当喜欢的。
(2)“唱歌”。就是把本组学的音节或汉字,编成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曲,可以是音乐课上学的歌,也可以是孩子们生活中熟唱的歌,比如教过这课的教师大都会说顺口溜,孩子们也会编出许多不同的来,我们不妨利用这个顺口溜:
小鼓鼓槌ddd,小鱼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棒lll。
下课后,孩子们唱着唱着,就记住了知识。这种方式不限时间和空间,又把音乐融入了语文学科。
5、挖掘体现“情趣化”的教学内容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快乐因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透彻把握,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6、寻找教材中“教学情趣化”的突破口
上好一堂课,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如同疱丁解牛一样,切入点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那么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1)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我们曾设计过多种教学导入方案,一是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二是谈话法导入;三是谜语与挂图导入等,但总觉得都不能完美体现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之后,我们选择“看手一画手一夸手”的导入方案,让学生伸出小手感知“胖乎乎”,在画手中板书“胖乎乎”,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在夸手中实现对教学的拓展。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层层推进,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很快进入“乐中学、乐中求发展”的境界。
(2)《自己去吧》一课,其切入点在课题。教学时,我们抓住这个突破口,引导学生读题思题,激发学生质疑,“自己去做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一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7、把握教材中“教学情趣化”的语言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那些最典型的语言材料,必须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中才能获得,同时又必须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会收到良好效果。如《四季》一课,运用了鲜明生动且极具个性的语言,“尖尖、弯弯、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对这些材料的感悟与领会,有助于学生对四季特征的理解,而要获得良好的理解与感悟,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进行读、演、说、评,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演中感悟,在说中理解,在评中升华。
8、创造抽象教材“快乐教学”的切入点
语文课堂的活力,在于创造。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且枯糙易混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善于创造,它同样能成为快乐的教学契机,成为开发语文课堂活力的火花。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很难有学习兴趣。我们在充分利用教学插图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增加了实物学具(如两根毛线,一根小棒,一个半圆等),教师充分利用两根毛线进行造型变化,利用小棒和圆圈,引导学生进行拼音魔术表演,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形、有趣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9、建构体现“情趣化”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营造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语文课堂。营造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0、创设情趣化学习的外部条件
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一是营造“快乐教学”的教室环境,可以通过教室的布置整理、座位的摆设,建立识字王国、动画城,合理利用黑板报等;二是精心设计各种教具。如《雨点儿》一课中的生字卡制作成雨点的形状,《胖乎乎的小手》的生字卡制作成小手的形状,《自己去吧》一课可设计小鸭、小鹰及小鸭妈妈和小鹰妈妈的头饰,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11、创设情趣化学习的弹性学案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可牵学生跟着教案走,而应当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因此,首先要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提问。门槛过高的教学提问会构成学生思维的障碍,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则能帮助学生进入“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境界。其次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疲劳、精力分散开小差时,不应大声训斥,而应因势利导,将不利的教学因素化解为有效的教学动力。设计让学生体验“快乐”的教学环节。
12、设计让学生体验“情趣化”的教学环节
(1)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早、星、晨、春、阳、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联的,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教学象形字时,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师地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识“喝”和“渴”时,有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
“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
语文学习有着广阔的母语社会背景,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进生活,走入社会,使学生在母语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识字。教师可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种商标、牌匾、广告牌、报纸。经常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开展有意义的“识字擂台赛”,让学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励中增加识字的乐趣,增强识字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