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首先我选择了许多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并有选择的阅读。中年级儿童的持久性比较差,他们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也比较差,所以必须向儿童推荐一些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而绘本读物就是很适当的选择,图文并茂、故事生动。让孩子们在图中读故事,在文字中读故事,感受故事蕴含的道理。
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要指导学生选书时的正确价值取向。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低年级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小说、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为配合教学内容及时推荐优秀读物。如学了古诗《暮江吟》,我向学生推荐同样是描写深秋夜晚江上景色的《枫桥夜泊》,进行对比型课外阅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学了《丑小鸭》一课,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了《少年闺土》,可推荐《故乡》,进行扩展型阅读。
(2)为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识及时推荐报纸期刊。如去年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举世瞩目,我及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也借机推荐阅读科学类期刊《小哥白尼》、《我们爱科学》。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根据不同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书籍名单。如中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评价能力,可向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儿童科幻小说》等书籍。
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如何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行之有效?指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会学习是重要一环。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要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我利用语文课本中的选学课文进行了这方面的指导。如课文《七色花》、《信箱里的花束》等文章,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边读边理解、思考,有不懂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字词的、文章内容方面的、写作方面等问题都可以提。然后,学生之间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答,对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整个阅读过程概括为:自读——质疑问难——教师点拨——重点阅读——解释疑难。多次训练后,让学生自行按此方法进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