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课题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研讨活动,先由 钱春霞 老师在五(4)班上了《木偶奇遇记》课外阅读交流汇报课,然后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中张校长办公室,进行了热烈的评课议课活动。
1、钱春霞老师说课:
《木偶奇遇记》讲的是一个由老木匠雕塑的小木偶皮诺曹如何去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而成为一个真正男孩的成长过程。通过皮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木偶奇遇记》想象大胆、情节跌宕起伏,能够吸引学生去认真读。书的内容贴近孩子实际,学生是有感而发。从整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上课前确实认真读了书,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之一。
关于这节课的设计:
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猜人物,有“看人物特点猜人物”和“读人物语言猜人物”,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以及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第二个环节是对故事内容的了解,主要围绕“木偶为什么变成真正的孩子呢?中间经历了什么事情呢?”这句话来分析思考,这其中让学生感受到仙女对皮诺曹的爱和父亲对孩子的爱。爸爸不断地去找孩子,这一条线索贯穿始终,这是一位包容的父亲。而仙女的爱是有智慧的,是有艺术性的。如当皮诺曹又犯错误时,给予适当的惩罚。第三个环节是“皮诺曹怎样成为了真正的男孩”,通过他的机智勇敢来体会皮诺曹的长大,本来我准备让学生先自己找出反映皮诺曹机智勇敢的话,再出示的,也准备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说说皮诺曹是个怎样的人,但由于时间关系,就草草了事了。第四个环节是从书中找出有哲理性的话,读读,这些话对孩子、对大人都有用。
本课中本来安排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读书心得并交流,但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变成了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课后完成的效果和课堂练习相比,肯定是课堂练习效果好。
2、评课:
张春方:
这是一节读书交流展示课,这节课,总体上你觉得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钱春霞:
认识故事中的人物,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记住故事中的精彩情节;让学生明白皮诺曹怎样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孩子。
张春方:
我觉得,这样的课事先要上一个关于整本书的读书指导课。这也是刚才许晓秋所谈到的。
许晓秋:
对,在上这节课之前,可以上一至二课时,教会学生拿到书,如何阅读。如可以先看目录,了解章节,再看有哪些情节,故事编排的先后顺序,体会出人物的特点,想想读了故事,你有什么体会等等。前面上一节这样的读书指导课,那汇报交流课就轻松多了。
本节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更大,会有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
张春方:
事先老师可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那么课堂上关于故事内容的了解可放开头,然后是写作特色,人物外貌等,再谈启发。比如对仙女、对爸爸、对一些故事情节的评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那么,课前的读书指导必不可少。
张志清:
要理清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画一张人物关系图,课前花20分钟左右时间即可。从学生画的图中选出最佳的,课堂上来展示。这些人物和皮诺曹之间发生了哪些不同的故事,这样有助于理清故事情节。再体会从这些情节中你读出了什么,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爱。然后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来汇报,并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可以是读后感的方式,可以是表演,或是讲故事,方式多样,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大了,而且对后面的读书交流会也有指导意义。
张春方:
读书汇报交流课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可找到一个点。面面俱到课堂容量太大,老师也太累了。上次我去山东淄博听的关于读书活动的课挺好的。他们的读书是有系列的,一年级读什么书,二年级读什么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他们的读书收获展示方式也多种多样,有表演,有读书笔记等,他们的读书笔记也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几篇,真的写得很有水平。
不论怎样,通过这节课,老师也提高了,学生也提高了,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
以后的课,可以找一个训练点来展开,供以后上课的老师借鉴。
记录人:王东
201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