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要: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有关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左右来自课外,由此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完成这些指标,教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二、创设课外阅读氛围,指导有效阅读
三、开展读书活动,及时评价鼓励
学习心得: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这一点的确很重要。还记得自己教一年级时,上半学期的孩子刚入学,生性好动,没有几分钟能端坐于课堂,识字量比较少,很难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不能让这段时间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盲区”。为了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开学拼音教学阶段我从故事入手。每天利用中午时间总是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生动的小故事,孩子们一听老师要讲故事,好奇心个个被激发了起来,都会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但我故弄玄虚,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却戛然而止了,每天的故事我故意讲不完整,经常讲头留尾……一个个悬念,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看着孩子们那焦急的眼神,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结局的样子,心中不由得为自己的计谋而暗自得意。我再继续向大家推荐这个故事的出处。没有多久,班中就出现了一部分“嗜书如命”的小书迷,回家后央求父母买来书,利用刚学会的拼音一字一字地读着,尤其是第二天,他们神气活现地告诉我已经知道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并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讲述着故事的结局……看着孩子们神气的样子,我心中暗自高兴计划的成功。就这样,由点到面,带动了一大批,班中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小书迷越来越多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低年级儿童强烈的从众心理,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这样的举动没有给学生阅读的压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然地走进文学的世界。不用多说,孩子们书包里慢慢就多了各类童话故事书、成语故事书等。
在进入一年级下半学期,由于孩子的识字量明显增加,我开始引导、鼓励孩子们自己阅读文字的书刊。但是,一下子给他们规定每天阅读的时间,让他们完成任务一样来阅读,我怕会扫了孩子们的兴,把上学期积累起来的对阅读的兴趣给吓跑了,所以,还是采用比较休闲的方式:在你的课桌角上天天放上一本你最喜欢看的课外书。课间什么时候想它们了,就拿起来看看。“退后一步,海阔天空。”这种宽松的氛围,反而激发了孩子的阅读热情。这时因为没有外在的压力,所以他们读得自由,读得自觉,读得投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