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理论学习(一)
一、题目:《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二、内容摘要:
一.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在如今语文观思想的指导下,课内与课外并没有截然之分,所以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的,它们二者是不能截然分离的。
1.补充的材料课堂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比较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小学生阅读。当学生在语文课上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时,便可推荐书目,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当学到古诗《渔歌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三首》)时,可以推荐《唐诗三百首》,引导学生找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引导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课外读物,一起感受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针对知识性较强的作品,可以在阅读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到课外读物中去搜索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兴趣的目的。
2.阅读课辅导学,学习阅读方法
在平时,我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将课内与课外更好地结合。辅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中,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等。让学生在正确阅读方法的指导下,大量的阅读报刊、书籍、开拓视野,使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经常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我曾经在班级中作过调查,发现孩子最爱读的课外读物幽默故事、童话、侦探故事、科幻故事和儿童小说等。在平时我每周安排十分钟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看的书或故事,让学生带上书,向同学展示,并告诉大家书名,简要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有了这样的展示,激发了学生介绍作者的阅读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对其他学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孩子爱模仿,当他们看见或听到班里的同学的一本好书,一个好的故事时,往往也会想亲眼看一看、读一读。这也为学生今后的课外阅读激起了更高的兴趣。例如:我教学四年级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这课时,当学生站起介绍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小说时,课下班里掀起了看冯骥才小说的高潮,甚至个别爱好写作的学生跃跃欲试,在自己的日记中模仿小说,搞起了个人创作。
二.通过活动展示,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因为喜欢阅读,学生才会去阅读;因为喜欢阅读,学生才会觉得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除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1.结合听说、读读写写
把自己阅读过的,喜欢的文章读给老师和同学听,是很多同学非常乐意的,特别是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如果让学生能较完整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使展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阅读课时间,让学生上台读故事、读诗歌、读科普小文章等。要求上台的小读者能把材料读顺,读时声音响亮,如果有感情那就更好了。读完后,台下的同学分三星级评价,一星级表示听懂了、二星级表示读得好、三星级表示读的非常好。也可以观场评论或者对刚才阅读的文章提出疑问,让学生在读读听听、问问说说的互动过程中锻炼胆量,提高朗读表达能力,共同感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成果。
2.表演再观、读读演演
在语文课堂中,表演仍是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学习了课文,孩子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地表演课文中的故事,乐此不疲。如学了《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后,让学生表演,学生认真地再读课文,编排台词,也为了让看的同学能更好地参与,还安排旁白,演出后还评选优秀表演奖,借这个高潮,老师还提议可以把课外阅读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编排节目进行表演,表演时,有的组还安排有奖竟答——猜猜是什么故事。孩子们在演戏、看戏、评戏中,充分展示了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也使阅读享受得到了延伸。
3.游戏引路、读读玩玩
(1)对诗比赛:如何促使学生多读多记多背,对诗是既有竞争性又不缺乏乐趣的一项活动,可以师生互对,生生互对,内容可以是对诗句,比如上句对下句,上半首对下半首,可以是对作者,对出处或者是背出诗句对出作者;可以对主题,比如以“热爱田园美景”为主题,背出有关热爱、赞美田园美景的诗句,以“水”为主题,背出和水有关的诗句,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学着对成语、歇后语、优秀的诗文等。
(2)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老师或同学出一个词,后面的同学以最后的字为头,说出一个词,以次类推,一个接一个,接不上的同学请人帮忙,直到全组同学接不上为止。全班同学人人参与,而词语积累较丰富的同学又能在必要的时候帮助组内的同学,一起为小组争分,学生的兴致很高。同样,也可以词语接龙,可提高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挑战。通过活动,可以检查学生呢感的词语积累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心得体会:
读了本文,我知道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生才会自觉投身于课外阅读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