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但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有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老师的任务并不轻松。要完成这些指标,老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1、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有一个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故事讲完后,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并询问他是从哪里学到了这么好的故事,他说他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画节目,从中还学到了很多好听的故事,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于是我就借势引导学生回家多看看与这些节目中的故事相对应的注音故事书、童话书。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们都迷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书。饭后这些孩子们总是喜欢把自己新学到的故事讲给我和同学们听,什么《拇指姑娘》、《笨汉斯》、《葫芦蛙》等等,而且他们讲起故事来个个情趣盎然。采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珍惜文化的情感。
2、开展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故在低年级开展比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看看谁交流的故事最多、童话最多、文章最多,然后评出各种不同的奖项和不同星级的阅读积极分子,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
常用的活动主要有:
故事会——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同学听。故事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去找恰当的材料,而且要进行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地阅读大量的童话、寓言和故事。
朗诵会——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推荐阅读短小的诗歌和散文,以背诵为主。
词语接龙——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它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
1、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
低年级儿童的持久性比较差,他们的文化水平、认识水平也比较差,所以必须向儿童推荐一些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品味的读物。比如一些在内容上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童话、寓言、儿歌等注音精读物,像《安徒生童话》、《三百六十五夜》、《格林童话》等。
2、根据儿童特点和兴趣推荐书籍。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等。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各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3、选择有一定知识性的读物。
儿童光靠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孩子的要求的。所以必须向他们推荐有一定知识性的书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包容各方面知识的注音读物。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父母、老师无法给予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
班内一部分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了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我着力指导了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如:几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我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故事”小组,这是同质组合;而另一小组,又是异质组合,几个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悬殊大的学生在一起,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是个难题,只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找出符合这一时期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阅读指导方法,这个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