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英国学者阿普斯《在学习与技法》中说:“学生和其他读者所具有的普遍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以同一种阅读方法去阅读不同的资料。”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和阅读方法的掌握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我们知道,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从阅读时效这一层面来划分的,反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书中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可见,讲究阅读方法是必要的。这个月我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适用性较强的阅读方法。
1、精读。即反复、仔细、精确地阅读。精读,是有效吸收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着眼于阅读的深度,目的在于透彻理解那些须“咀嚼消化”或“全读”的内容。在实际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由于生怕小学生“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剥夺学生“精读”的权利,变“精读”为“精讲”,庖丁解牛一般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是要引为鉴戒的。应该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原来的教学大纲(1992年)则要求“理解”,现在“了解”已经降低了一个台阶。课程标准为学生减了负,教师就不应该无谓地面面俱到,照本宣科,口干舌燥地讲,翻箱倒柜地解。
2、略读。指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也称粗读和泛读。略读着眼于阅读的广度,把握大意,或为寻找所需材料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略读,“只须读其部分”,对于文中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常常略去不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之一。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渗透“略读”的指导,就点到为止。
3、浏览。即粗略地泛泛地看,属“大体涉猎”类。它有两层意义,一是目的不明确,随便翻翻,有兴趣就往下看,否则中止阅读;二是旨在较快地搜寻、捕捉、提取有关重要信息,快速选择阅读方向和阅读内容。“浏览”这一阅读方法到第三学段(5—6年级)才正式提出。
4、跳读。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类似“浏览”式的一种阅读方法。跳读,可以抓住文章的标题(包括小标题)、自然段的首句和尾句(一般为中心句)、前言、后记等主干,以获取所需材料和大致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5、借助读物中的插图阅读。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此外,小学阅读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的常用方法。如:①结合上下文了解;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③通过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了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