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课外阅读分量大,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不一定个个都很浓厚,这种兴趣就要靠老师来培养,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1)情意感召法。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
(2)巧借课文激趣。教学,不是教一篇课文,也不是教一册教科书,我们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3)交流展示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方法,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指导选择有益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人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