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理论学习(二)
一、题目:《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二)》
二、内容摘要:
(二)调动评价主体,进行多元评价
课外阅读的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空余地。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阅读中的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是不公平的。
1.落实评价主体,激发评价活力
(1)教师点评
这种评价,教师根据课外阅读的统一标准在阅读课上进行检测,有效的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费时多。
(2)学生自评
根据自我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自评,可以为学生自主表现和发展,激励自我阅读的兴趣,变被动接受考查,为主动找出阅读的进步与差距。
(3)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可以以小组或全班,采用互相交流,谈自己的读书心得等,变单纯的检测为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4)家长补评
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家长在家的补评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真实、有效的落实。使家长也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中去,同时也加强监督的作用。
(5)教师总评利用阅读主体实施的量化评价更加促进了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在生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发展。
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教师总评要根据学生四项评价总成绩确定学生本月课外阅读的成绩。设置四个等级:未达标、达标、良、优。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可记为达标,否则为未达标。优与良两个等级用作区别课外阅读质量。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四次的总成绩确定自己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成绩。以优为主的评为"优",以良为多数的评为"良"。如果学生的阅读成绩越来越好,可以把最后一次作为学期成绩。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优点肯定要充分,指出一两点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目标。
2.丰富展示活动,评价阅读成果
(1)搭建展示舞台,丰富阅读评价
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主题会、手抄报展评、课外阅读竞赛评比等。通过活动,展示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浓厚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推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可是一旦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如果不很好的稳定、保持,兴趣就会渐渐消失。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来保持、稳定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比方说:
课前演讲,积极鼓励
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的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书面展示,树立榜样
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通过他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心语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读书的兴趣。
抓好比赛,培养能力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针对这一点,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讲故事能手"比赛活动,让学生讲一些课外书中的故事。但要考虑到他们毕竟是小学生,要让他们找一些较短的故事,太长的故事他们有时会记不牢、讲不好,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起到反面效果。"朗读能手"比赛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班上还可以开辟古诗词欣赏、名言警句小专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诵。同时,让学生学习办阅读积累小报,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美文美段等摘抄下来,并将小报进行设计、装饰,画上一些漂亮的图案,对办得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展览。这样一来,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写出一些好作文,为了调动他们的阅读及写作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自编作文集,自己命名,自己设计,自己打印,自己装订,孩子们在完成这些工作中不仅体验了成功与乐趣,还体验了困难与艰辛,他们会更加深对为他们提供优秀作品的作者、编辑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2)落实激励机制,激活阅读活力
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表扬,所以适当给予他们一些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能使课外阅读兴趣的稳定得到进一步强化,可采用以下做法:
①自定阅读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开学之初都应定好读书计划,可采用“饭+菜”的方法,即定全班同读内容和自选内容。同时定好读书的时间段,以便日后进行读书交流。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定任务、目标,并且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自己评价,并把这绘制成表格记录下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提高自觉性,真正做到"我要读书",让课外阅读成为个人习惯。
②奖励先进个人,发挥榜样评价
前面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对在活动中获胜或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可提供一些学生喜爱阅读的书籍;精神奖励如颁发"读书能手"、"书博士"、“小小藏书家”之类的奖状。形式多样的评先评优,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三)建立评价档案,进行总结评价
1.建立借书制度,检查阅读反馈
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让他们坚持课外阅读,持之以恒地自觉融入书海中,确实不是容易的事。为此我们采取了许多方法,督促学生阅读,其中印制“阅读反馈表”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操作是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橱借阅一本书,就发一张“阅读反馈表”,学生读完后必须填写好反馈表,方可再借一本书。反馈表上要学生填写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一句话想法、百科小知识等,这就督促学生借了书就得认真看,不要借书时兴致勃勃,借完后就不再过问。每周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期末师生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2.积累评价记录,促进阅读成长
成长记录袋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主要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或报刊杂志做出的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的作品、信息。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他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成长的见证。
3.成立阅读组织,加强团队建设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书香校园的打造,各个学校都开始组建和成立校级文学社团。学校将每个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召集在一起,这些学生往往也是课外阅读的高手。他们思维灵活,感悟独特,喜欢阅读和写作,再学生心中也具有一定号召力。在组建校级文学社的同时以他们为骨干成立班级文学小花,组织班级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组长将活动记录在册,并将优秀的阅读成果进行收集、整理、编册、存档。
课外阅读的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空余地。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阅读中的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是不公平的。
1.落实评价主体,激发评价活力
(1)教师点评
这种评价,教师根据课外阅读的统一标准在阅读课上进行检测,有效的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费时多。
(2)学生自评
根据自我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自评,可以为学生自主表现和发展,激励自我阅读的兴趣,变被动接受考查,为主动找出阅读的进步与差距。
(3)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可以以小组或全班,采用互相交流,谈自己的读书心得等,变单纯的检测为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4)家长补评
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家长在家的补评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真实、有效的落实。使家长也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中去,同时也加强监督的作用。
(5)教师总评利用阅读主体实施的量化评价更加促进了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在生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发展。
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教师总评要根据学生四项评价总成绩确定学生本月课外阅读的成绩。设置四个等级:未达标、达标、良、优。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可记为达标,否则为未达标。优与良两个等级用作区别课外阅读质量。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四次的总成绩确定自己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成绩。以优为主的评为"优",以良为多数的评为"良"。如果学生的阅读成绩越来越好,可以把最后一次作为学期成绩。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优点肯定要充分,指出一两点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目标。
2.丰富展示活动,评价阅读成果
(1)搭建展示舞台,丰富阅读评价
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主题会、手抄报展评、课外阅读竞赛评比等。通过活动,展示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浓厚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推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可是一旦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如果不很好的稳定、保持,兴趣就会渐渐消失。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来保持、稳定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比方说:
课前演讲,积极鼓励
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的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书面展示,树立榜样
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通过他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心语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读书的兴趣。
抓好比赛,培养能力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针对这一点,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讲故事能手"比赛活动,让学生讲一些课外书中的故事。但要考虑到他们毕竟是小学生,要让他们找一些较短的故事,太长的故事他们有时会记不牢、讲不好,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起到反面效果。"朗读能手"比赛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班上还可以开辟古诗词欣赏、名言警句小专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诵。同时,让学生学习办阅读积累小报,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美文美段等摘抄下来,并将小报进行设计、装饰,画上一些漂亮的图案,对办得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展览。这样一来,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写出一些好作文,为了调动他们的阅读及写作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自编作文集,自己命名,自己设计,自己打印,自己装订,孩子们在完成这些工作中不仅体验了成功与乐趣,还体验了困难与艰辛,他们会更加深对为他们提供优秀作品的作者、编辑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2)落实激励机制,激活阅读活力
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表扬,所以适当给予他们一些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能使课外阅读兴趣的稳定得到进一步强化,可采用以下做法:
①自定阅读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开学之初都应定好读书计划,可采用“饭+菜”的方法,即定全班同读内容和自选内容。同时定好读书的时间段,以便日后进行读书交流。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定任务、目标,并且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自己评价,并把这绘制成表格记录下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提高自觉性,真正做到"我要读书",让课外阅读成为个人习惯。
②奖励先进个人,发挥榜样评价
前面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对在活动中获胜或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可提供一些学生喜爱阅读的书籍;精神奖励如颁发"读书能手"、"书博士"、“小小藏书家”之类的奖状。形式多样的评先评优,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三)建立评价档案,进行总结评价
1.建立借书制度,检查阅读反馈
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让他们坚持课外阅读,持之以恒地自觉融入书海中,确实不是容易的事。为此我们采取了许多方法,督促学生阅读,其中印制“阅读反馈表”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操作是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橱借阅一本书,就发一张“阅读反馈表”,学生读完后必须填写好反馈表,方可再借一本书。反馈表上要学生填写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一句话想法、百科小知识等,这就督促学生借了书就得认真看,不要借书时兴致勃勃,借完后就不再过问。每周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期末师生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2.积累评价记录,促进阅读成长
成长记录袋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主要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或报刊杂志做出的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的作品、信息。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他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成长的见证。
3.成立阅读组织,加强团队建设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书香校园的打造,各个学校都开始组建和成立校级文学社团。学校将每个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召集在一起,这些学生往往也是课外阅读的高手。他们思维灵活,感悟独特,喜欢阅读和写作,再学生心中也具有一定号召力。在组建校级文学社的同时以他们为骨干成立班级文学小花,组织班级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组长将活动记录在册,并将优秀的阅读成果进行收集、整理、编册、存档。
三、心得体会: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知道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一方面展示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浓厚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推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来保持、稳定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总之,只有通过评价、激励、展示等多种途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