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就像海绵”
我告诉孩子们“时间就像海绵。”时间是靠挤出来的,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半小时的看书作业。 不过,如果学生没有内部动机和愿望,没有“爱看书、乐看书”读书热情,强扭的瓜不甜,强制读书,也不可能成为学生的习惯。
所以,我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爱看书的孩子最美丽”。
偶尔有空时,我会问学生,你们想听老师讲故事吗?一听讲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于是,我给学生讲了安徒生故事中的一个不怎么出名的故事:《小裁缝》,其实这个故事是我故意挑选并准备的,因为不怎么出名,所以学生肯定没听过,故事结束,好几个学生都说:“老师,我知道安徒生,我家有他的书。”我问他们:“你们看过吗?”他们却不好意思的笑了。我说:“那你们去看看吧,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之后,我还给学生讲了圣经的故事,中国名人的故事等,鼓励学生看名人传记。让孩子们知道要博览群书,只有和好书交上了朋友,爱上了看书的孩子才是最美丽的孩子,是最有魅力的好孩子。
3.我们要和哪些书交朋友。
针对学生识字量少的年龄特点,一年级时,我还是推荐学生看拼音读物。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巩固孩子们拼音的拼读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拼读自主认字,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啊。渐渐地,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我发现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储备了,于是,我就鼓励这些学生看去拼音的儿童读物。因为可以读不用注音的读物了,这让孩子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他们感觉自己已经进步了,有了和大人们一样可以看大人们的书的能力了,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及他们的年龄特点,我还给学生列出必读了书目清单。
有了可看之书,怎么看还是需要指导的,在看书时,我让学生进行摘记。学生兴趣很高,竟然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就记完了一本笔记本,而且字迹端正,图文并茂,我把记得好的笔记放到展示区展览。
4.老师和你一起看书。
想让孩子们爱上课外书,老师要当一个示范的表率作用。和孩子们一起看书,全班总动员,一起做书的小主人。并且用各种方式来展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我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成语大比拼,成语接龙,古诗朗诵比赛等鼓励学生。
低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那是一个过程,需要坚持一个很长的时期,以至于形成班级的一个常规性的习惯。并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来培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走进书的海洋,走近书的世界,做书籍的好朋友,做那个爱看书的最美丽的孩子,也让我们,成为孩子心中那个爱看书的最美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