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很多都是童话作品,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体裁。而《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阅读”中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由此,我们想到:让学生爱读童话,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于是,我尝试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促使学生饶有趣味的解读童话:即依据《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设“读童话”、“演童话”、“编童话”的情境,通过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品味阅读的乐趣,积累良好的阅读方法;针对《课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要求,尝试从低年级起,就鼓励学生与作家对话,并通过阅读一则童话来认识一位童话作家,再去阅读这位作家的其它作品,由此拓宽课外阅读,形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
《从现在开始》是近年来享誉海内外的台湾青少年文学作家管家琪写的一则童话,通过狮子王为了挑选王位继承者,让森林里的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故事,表现了人们不愿受约束,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虽然主题深刻,但文字活泼,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让二年级的孩子通过读有趣的故事,悟一些较深的哲理,也未尝不可,重要的是怎样使学生喜欢“悟”。
一、教师和孩子一同亲近童话
1、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课文第1段文字,并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来看故事的开头。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学生边看书或边看大屏幕,边听教师讲。
2、听后,教师请学生说说,听明白了什么?在交流中,教师随机地帮助学生理解“轮流、万兽之王、首领、接替”等词语的意思。如“轮流”,根据上下文“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轮下去,这就是“轮流”。
3、教师引导:谁来做做威严的万兽之王?通过朗读、评价,要求全体学生都能读出狮王的威严。当齐读课文第1段后,教师说:森林里的所有动物都知道了这一消息,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
评点第一,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了教学,使学生不由自主卷入了童话故事的发生;第二,师生关于童话内容平等的对话,铺平了学生进入童话情境的通道;第三,有感染力的朗读,渲染了童话的氛围。可见,一篇陌生的课文,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走近它,亲近它,激起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二、让孩子沉浸童话
1、读童话
(1)谁第一个当万兽手之王?谁想做猫头鹰这个万兽之王呢?教师以此引入了第2段的教学。一位学生准备读猫头鹰的话,教师说:你现在是万兽之王了,那我们都是森林里的动物。来,大家听猫头鹰王是怎么说的。
(2)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够不够神气?神气的样子该是怎样的?你为什么这么神气?……
(3)教师创设对话环境:现在,我在听,听到了一些小动物在议论,你们议论些什么?你是谁呀?噢,小熊,你议论什么呀?
(4)齐读第2段,读出猫头鹰的不讲理和动物们的不满。
评点:童话总是以幻想作为核心的,这种幻想又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阅读童话,首先必须进入作品经由幻想构造的世界,并且是充满感情的进入,就是要忘掉自己,将自己化为童话本身,尽情地体验其中的险与夷,哀与乐。上面的教学过程融对话、朗读、体验于一体,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了解了猫头鹰只顾自己的心态。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自己就是童话世界中的一个了,于是,小熊、斑马等心里的不满、埋怨、担心……通通表现了出来。
2、演童话
(1)教师说:袋鼠当大王的游戏,是不是更有趣呢?并引导:你们自己在小组里读读这一段,然后玩玩“袋鼠当大王的游戏。”同时,大屏幕出示小组学习帮助:“先一起朗读第3段,再看课文插图,每人想好自己扮演哪个角色,最后一起演一演袋鼠当大王的情节。”
(2)教师组织各小组分角色朗读第3段,并表演。
(3)组织交流和评价,一小组上台表演,教师随机点拨:
①谁是袋鼠大王?你们三位是——?(其他三位学生扮演松鼠、熊、猫头鹰)好,请你们演。
②袋鼠大王,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③我看看小动物们的表情?你是谁?你为什么直摇头?你怎么低着头没有精神哪?
④齐读第3段,读出袋鼠的激动、小动物们的无奈、疲惫不堪。
评点:在学习第2段的基础上,学生们尝试独立与童话深入对话,自主理解“袋鼠的激动”、“动物们的不堪忍受和气愤”,并能用语言、神态、肢体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同时,教师以平等地对话方式点拨,帮助学生验证了或者深化了自己的体验,促使他们把在学习第2段时获得的一些阅读方法得以积累和运用,促使他们愉快地融入了童话情境。
总之,这样的创造性阅读,无疑促进了学生认识的深化,使他们在愉快、积极的思维中,更加喜欢阅读了,从而让童话阅读由课内飞向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