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理论学习
四月份理论学习一(刘晔妍)
发布日期:2013-05-01   点击次数:    作者:刘晔妍  来源: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内容提要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为了倡导阅读的风气,扎扎实实地把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任务落到实处,让中外名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热爱读书,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低年级语文教师,就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主要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方法,如培养良好的阅读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创造适当的练笔机会,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对阅读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愿读、乐读、悦读的过程。
关键词
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自觉阅读
新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界定,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取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机,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怎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而且这是长大以后没有办法可以弥补的。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让学生阅读人类的精品,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如果长期坚持这种阅读,长大后肯定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宽厚仁慈、素养全面的人。既然阅读如此重要,就要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于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务之急的。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自我精神生活逐步丰厚与升华的过程。阅读过程是高度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除了感觉、感知、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基本认识过程外,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因素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心理水平的提高。阅读不仅仅是读书面符号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认知活动来完成对人的思维和精神世界的影响。而阅读兴趣是对阅读活动的主动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所以就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基础。
法国有句谚语:“在铁铺里训练,人就变成一个铁匠。”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尽早接触书,越早、越多接触越好。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学生来源是由农村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从一接班,我就开始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发现许多孩子的家中几乎没有任何书籍,有的家里竟然连笔都没有一支,令我很吃惊,于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发起了一个倡议:让书成为孩子的朋友吧!我希望家长们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要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一些儿童读物,精心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或者去图书馆借阅,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还有益于培养孩子经常读书和爱护图书的习惯,这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我也为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开了书单,我选择的书都是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发展、有益于增知启智的,如《安徒生童话选》、《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等,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家长们在听了我的介绍,都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不久,孩子们的书包里除了教科书,还多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籍。我知道孩子们的阅读时代开始了。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孩子们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去学校图书馆借了许多各方面的书籍,有寓言书、童话书、科技书------因为有的同学喜欢故事性较强的;有的喜欢词句较优美的;有的喜欢景物描写的;有的喜欢人物描写的;有的喜欢哲理性强的。喜好什么就选择什么,但必须是有益的书籍。并在教室的一角安排了一个阅读角,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翻看。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不强制他们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让他们随时凭着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去阅读。现在,在“读书时间”走进我们班,你会发现:全班同学都静悄悄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读手中的课外书;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干部出来组织大家,是书把大家紧紧地吸引住了。在家里,我希望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读书气氛的家庭环境,家中随处可以看见书的踪影;还要在家中专门安排一个安静的角落,如小书房;还要每天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如在临睡前让孩子进行一定时间的阅读;还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看书阅读,让孩子从现在起受到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而对书籍产生兴趣,让阅读活动成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像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在家中的阅读养成需要家长的配合,这对家长来说是要付出一定精力的,尤其对一些不爱看书或识字不多的家长特别困难。我就送给家长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孩子们通常是有学习活动的外部兴趣起步,逐渐产生对知识,技能本身的兴趣。成年人往往以自己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片面强调理解记忆,反对机械记忆。殊不知看、听、念、动,正是孩子感知发展的需要。儿童需要大量接触不理解的东西,才能感受更多的东西。我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背诗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最后对阅读充满兴趣,真正做到:一天无书不欢。学校每周安排了两节阅读课,我就充分地用好这两节课。如开展“讲故事比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听故事比对读故事的兴趣大,我便结合语文教材,经常召开各式各样的“故事会比赛”。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布置了作业:找关于青蛙和小蝌蚪的故事,然后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做好准备,在阅读课上来讲故事,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讲。那节的阅读课,气氛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讲故事,通过语言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惟妙惟肖地表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我还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其实也就是儿歌,但是孩子们都是认认真真对待。就算是一篇相同的儿歌,每一个孩子都会演绎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我还组织“背诗会”,看谁背得多。因为考虑到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孩子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所以我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有一次,一位同学上台一口气背了十几首诗,大家给他直鼓掌,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每一次活动好后,孩子们总会问我:“老师,下一次我们活动什么?”是啊,每一次的比赛,何尝不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呢?
四、创造适当的练笔机会。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被一些作品的立意构思、文采情感、精彩故事所打动,会产生写作的冲动,我及时鼓励孩子,并为他们搭建写作平台。但在学作之前,先要培养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现在出版的毛泽东在阅读过的书籍上所作的记号和批注影印本,就是例证。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觉得好的好词好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示出来,把一些佳词妙语、警句名言、精彩片段摘抄在专门的本子上,积累了语言材料。积累词语,就好像从百花丛中,把我们认为最爽心悦目的花采摘来插在花瓶里一样,这些花朵就成了我们欣赏、观察、比较的对象,日积月累,采摘的花儿越来越多,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整座花园,这时候孩子的写作就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他们的文章语句较通顺,结构比较完整,而且能把自己平时摘抄下来的好内容活学活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另外,对于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我鼓励学生写出不同的结尾,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去丰富原作的内容,还有协调上下文的能力,我还鼓励学生思维求异,要追求个性,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讲评文章时,既要念孩子们的范文,还要把孩子们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如下雨,有的孩子说:“这雨真大啊,像是谁在天上向下泼水。”有的孩子说:“天宫里的自来水流出来了。”还有的说:“这雨真像仙女的眼泪。”我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张贴到“学习园地”上,让孩子们该受成功的快乐。
五、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低年级孩子读书,不是一下子就能把书读好的,一遍、两遍读不好,要鼓励他们再读,表扬、鼓励、信任和期待是促使孩子读好书的法宝,是促使孩子上进的法宝。 同时,要学会赏识,及时评价,孩子在读书过程中,我相机指导,及时评价,对读书读得好的孩子,要及时把他们好的读法向大家推广,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读得不太好的同学,要多给他们信心和力量,要相信他们会把书读好的,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他们读好为止。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孩子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作为一个教师,评价艺术的真谛就是敏锐地发现和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我通常的鼓励方法就是奖给他们一张五角形的小红贴纸,可别小看了这张贴纸,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比比谁的五角星多,于是少的同学憋着一股劲,更加努力,希望争取更多。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让孩子们阅读中充分地触摸语言,品位语言,内化语言,进而丰富积累,积淀语感,接受熏陶,体验到阅读的兴趣。我们要像教婴儿走路一样,对孩子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增强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这种培养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因人而异的。孩子们在这种风气中相互感染,形成良性循环。应该说,这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因为关注情趣比关注知识本身更重要。
古人曾云:开卷有益。事实正是这样,读书愈多,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书籍促进人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所以,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变成真正的悦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