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研究小结
时间 2013.3 姓名 王 萍
展示真实,关注个性化差异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再现儿童纯真的性情,飞扬的灵性,表现真实的自我。这里的“真实”包括内容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
一、写自己的事。
大话、套话、假话只会窒息学生个性思想话语的活力,淹没作者本人的声音,扼杀学生的个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反映在习作中自然难以做到立意深刻。因此,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立意高,析理深。学生习作只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简单表达,只要能做到我笔写我心,我口诉我情,尽情释放心灵,写出童真、童趣来,将意思说清楚,写明白就可以。
一位学生在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作文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脾气就像定时炸弹,稍不顺意便会大发雷霆……”“自从她学会了搓麻将后,更是废寝忘食,有时放学回家我就只有自己动手做饭了……”。小作者就这样真实地向读者展现了自己那富有个性的母亲。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让学生写“美好的童年”,我认为“美好”并不能包容每一个人童年的情感基调。每个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接触的事物,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等都不相同,习作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赋予学生多元选择习作内容的权利,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情感落脚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写“我的童年”“ ▁▁▁的童年”“忆童年”“童年趣事”等,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情感差异,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从熟悉的、感兴趣的、想写的内容入手,才能“下笔如有神”,使习作能真正表现各自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抒自己的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惟有真实的才是美丽的”。习作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自由发展的天地,因为每篇文章都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倡导个性化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要引导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就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抒真情。在习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拓宽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唤起他们心底的真、善、美,鼓励学生怎样想就怎样写,诚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看见两个青年在打架,我想去劝架,可妈妈却抓住我的手不放,我想挣脱妈妈的手,谁知妈妈越抓越紧……事后,我仔细一想,妈妈的做法是对的,是真心疼我的好妈妈!”乍一看,这样的妈妈太自私了,可细想一下,这不是妈妈伟大母爱的表现吗?这是小作者当时真实而独特的感想,对于这种敢于抒自己的情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感受,我们也要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