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要: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二、养成习惯,不断积累。
三、适当指导,精读细品。
学习心得:
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但要想在课外阅读中取得功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谈一个切身体会吧,一年级刚学完汉语拼音,我就要求学生看点课外书,不少家长来和我交流:老师,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怎么办?我首先了解家长们为孩子买了些什么书。原来大多数是“日记”和“作文”一类的书。这些书籍暂时都是不适合孩子的口味。我懂家长的心,他们认为孩子多读课外书就是为了提高写日记、写作文的水平,而家长们根本就不知道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那些枯燥无味的“日记”“作文”怎么会一下子就吸引孩子呢?我提点家长暂时收起这些书,买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比如《格林童话》、《三百六十五夜》等等让孩子看看。果不出所料,孩子兴趣很浓,一位家长又来和我交流,说孩子看书入了迷,饭都不想吃,有的学生居然在数学考试时,还偷偷地看上几眼没看完的书。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学生对《语文课外读本》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不但能从此书中学到知识外,还能从中了解中国汉字演变过程,了解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史,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每篇快乐阅读课文都突出了一个“乐”字,学生“乐”读。记得这样一句话,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带着问题,一次读不懂,读两次,三次……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再请教别人。好的作品细心品味,用心去理解,去领悟。古诗、警句、俗语进行适当讲解,而对那些故事情节的内容,让学生读中体会,交流中明理。现在课余时间,都会看到一些学生手里捧着一本书在专心致志地阅读,这些学生就像小蜜蜂采密一样广读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