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小结
我们课题组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我们立足课外阅读,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近一个月的课外阅读指导实践做如下小结:
一、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网络查阅了解国内外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尤其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
二、依据实验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现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观念落后。虽然现在农村、城乡结合部及打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大有改善,但他们的心态、观念仍较落后,许多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往往视子女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教师“一心只教圣贤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其实,这些都是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怪胎。由于应试的局面,学生未能获得大量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从而导致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
2、课外读物少。我们有的打工人员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给孩子购买一定量的课外读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家庭条件称得上小康,但孩子却没有一个书房,没有一个书柜;家庭购买的书,除了大量的《每日一练》、《AB卷》之外,只是几本关于写作技巧、写作指导方面的书或“满分作文”之类,没有一点“书香”之气。学校的图书利用率不高,大批的好书束之高阁,躺在图书室里睡大觉,部分学生手头却是空空如也。
3、阅读无氛围。农村、城乡结合部及打工人员家庭里,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己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作业之余,学生便以看电视、玩游戏来打发时间,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其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指导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更谈不上花时间去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课外书成了老师口头上的奢侈品,而教师对学生有否阅读的监控也缺少有效的办法,放任自流的现象相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