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课题概况>>研究方案
五月份研究小结
发布日期:2013-06-10   点击次数:    作者:袁琴  来源:

        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彻底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激发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需求的内驱力。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榜样激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崇拜的向上心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等;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故事保趣。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给学生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做好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优秀课外阅读是提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不健康的出版物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习题类书刊充斥市场,学生不易辨别,我们更有责任向学生及家长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健康有益的读物占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阵地。
1、注意年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知识、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提供不同的读物。小学六年,跨度很大。我们推荐读物时,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相应书籍。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带字的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爱的教育》、《冬天躲在衣橱里》、《小巫婆求仙记》、《桥下一家人》、《山居岁月》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如《小哥白尼》、《一路风景》、《中华上下五千年》(上、下)等。
2、与学习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了《长城》)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多少?(学《小英雄雨来》)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抗日英雄的动人故事。(学《忆江南》)请多了解一些关于词的知识。(学《自然之道》)阅读有关环保、生态平衡方面的知识。(学《普罗米修斯》)读一些希腊神话故事……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后,让学生去读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
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许多作家、名人都说过相似的话。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地狭隘的、封闭的。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诱人的“西瓜”,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这样学生才能受益无穷,趣味无穷。
三、指导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默读、朗读、浏览等方法,我们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分析,最后评议、摘录。
1、强调边读边思。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在阅读中善于抓住重点、深入钻研、独立思考、了解文章内容、体验情感。
2、鼓励读练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吸取了大量的好词佳句,学习了文章的各种表现方法,要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指导学生恰当灵活地运用。
3、提倡感悟差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感悟受学生年龄、个性、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理解肯定是有差异的。如《西游记》中,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善良,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学生读到的是佛学……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差异,说明学生在认真读书、认真思考、认真体验。并且应当支持和鼓励学生对课外阅读中的感悟差异,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得到更加彻底的激发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才会是主动的、愉快的、持久的。
四、开展活动,养成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课外阅读是一块葱茏的绿洲,需要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外阅读这个工作,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在课外阅读广阔的天地里快乐地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