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研究成果>>论文案例
提高学生阅读和积累成语的有效策略
发布日期:2013-06-18   点击次数:    作者:许晓秋  来源:

 

                      提高学生阅读和积累成语的有效策略
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写道:“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为我们的语文学习获得资源指明了广阔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本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家长普遍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课外知识相对较少,以致影响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设想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语文阅读水平,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
那么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呢?近年来,我借助于课题《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阅读为抓手,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成语,了解成语的特点,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在课后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成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课外读物,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立足课堂,引导阅读与积累。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累,课堂上积累的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积累,即学生在预习中先画出懂或不懂的成语,通过查阅辞典、请教等形式达到熟记、积累的要求;课堂学习积累,即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之时涉及到的成语或典故,学生可即时记录于课本或笔记本,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熟记积累;分组交流积累,新课程改革突出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形式应时而生。在学生小组内讨论某个问题时,学生的合作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性资源”,组内某个成员的观点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以启发,此时学生应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时记录积累。总之,课堂教学中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和界限,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设疑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你想知道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以后,是怎样建功立业的吗?”让学生找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来读,教师也可推荐一些读。这篇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练习上有一组反映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屡建奇功、独木难支、回天无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便会联系所读故事进行熟记,有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二)重视课外,强化阅读与积累。
课外阅读是成语积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比,时间、空间、资源的限制性相对较小,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生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着比课堂学习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读书笔记式积累,记一些好词、好句、感受深刻、意蕴深长之处;网络搜索式积累,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使用给成语积累插上了翅膀,学生在学会使用网络搜索资料后,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累方法,对学习大有好处;对比阅读式积累,即把写同样内容的不同资料源对比着阅读,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再融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卡片式资料积累。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更明显的提升,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指导。
(1)指导选择内容?成语虽多,但收集积累时,并非天马行空,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收集,而应确定一些系列,给定范围,明确收集积累的内容,同时,这样做也便于同学间的交流?这学期,我们已经完成了各种系列成语的收集:既有较简单易找的含有数字?动物?颜色?方位?人体部分等内容的成语;又有固定格式的成语(AABB式?AABC?ABCC?ABAC式等);也有含有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成语;还有专门描写动作?神态?季节?天气?环境等方面的成语?应该说选择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也较为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 
  (2)指导理解意思?理解成语的含义是学生进行成语积累的一个难点,切忌望文生义,学生可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向家长和老师请教等途径解决?在指导学生理解成语时,我通常把成语的意思分成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部分让学生理解,适当降低了难度,如理解“一鸣惊人”时,先让学生了解这则成语的典故,知道表面意思是“一叫就使人震惊”,其深层含义是“比喻平常不露声色,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不过,在理解上我们要求不可偏高,哪怕“生吞活剥”一下也未尝不可,就像张庆老师所提倡的“吞噬”再“反刍”那样,让学生随着今后生活阅历的增加和语文知识的积累而不断加深理解? 
  (3)指导掌握规律。那些结构相近的成语在意思上大多有相通之处,因此在收集积累时,我还注意指导学生去发现一些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如收集了“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军万马”等成语后,让学生去发现结构是“千( )万( )”的成语的共同点;在意思上往往都表示很多?从而可以很快地理解“千言万语”?千呼万唤”?千丝万缕”等等成语?而苏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练习中,由学会一个成语变为学会相关的一组成语的做法更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无疑值得推广? 
(三)开展活动,巩固阅读与积累。
这种积累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即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达到在活动中积累成语的目的。如成语接龙,由老师或一名同学说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也可同音异形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开头一个字,往下说,看谁能“接”得最长。例如“一鼓作气、气壮山河、河东狮吼……”。再如成语故事会,要求学生能讲一个或几个意义深刻的故事(必须是课本之外的),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成语,看谁讲得对,讲得好,例如“管宁割席、抱薪救火、杞人忧天”等。再如观察中积累,老师可让全班同学在课间去校园内各处走一走,看一看,上课后回到教室,把你看到的某件事叙述出来,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件事,比比谁概括得贴切。例如,某个同学说看到一个小同学因为找橡皮弄翻了桌上的墨水,墨水又把前排同学的衣服弄黑了。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另一个同学说看到一个男孩打了另一个男孩就跑,没想到摔了一跤,那个被打的男孩跑过来扶起打他的男孩,这真是“以德报怨”呀。教师可采用多种有趣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
     就这样,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能主动运用多种形式阅读成语、背诵成语、积累成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水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