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低年段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高
刘娟萍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积累的薄弱使多数学生思想滞后。一些学校、教师、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十分清楚这是新课程标准当中的要求。怎样提高农村低年段孩子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让孩子喜欢阅读。1、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使之有读的欲望,读的内容、读的方法,给予他们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慢慢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农村 低年段 课外阅读 有效性
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积累的薄弱使多数学生思想滞后。一些学校、教师、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十分清楚这是新课程标准当中的要求。但由于经费的限制、学校图书馆藏书量的不足、阅览室的形同虚设,是大多数教师对课外阅读积累的重视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少数正在“行动”的教师也很难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积累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这个目标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识字少、书籍的获取方式狭窄,大多数家长不知道什么是孩子适合看的书,又或者由于经济问题,也难得给孩子买书。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生老师是想要完成这些指标,就必须加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二、帮助孩子选书。1、选择和课文内容有关联的读物,2、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3、选择可以受到文学享受、美的熏陶、善与爱教育的书。三、营造阅读气氛,养成阅读习惯。四、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兴趣。
一、让孩子喜欢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刚入学的学生,对事物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如何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让孩子们迅速爱上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呢?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老师应当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导”要“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感受,更要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为此我采取了一下的方法:
1、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一双五彩斑斓的翅膀,它飞向着孩子们的心灵。由于刚开始低年级孩子不识字,也认不了多少拼音,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首先就要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带孩子们去感受故事的美好世界,由于条件有限,无法让每个孩子都看着书,我就把精彩的绘本故事投影到屏幕上,指导同学细心观察图画,我声情并茂的给孩子们讲述图画中的故事,并借此让孩子们认识故事中的生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渐渐增加了识字量,优美的图片、生动的故事和传神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每每这个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都关注着故事,《大脚丫跳芭蕾》为大脚丫能实现梦想,为人们跳优美的芭蕾舞而雀跃,《爷爷变成了幽灵》为爷孙俩之间深厚的感情而感动,《猜猜我有多爱你》感受着温暖而伟大的母爱------书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精彩,是孩子们爱上阅读,主动阅读。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孩子们进入阅读识字教学阶段,课外阅读也正式启动。对于这些刚刚起步的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于是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就常常设置一些疑问。一方面吸引孩子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讲到精彩处突然收声,对孩子们说:还剩最后一个苹果了,鼠小弟有办法吃到苹果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央求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自己来看,同学们津津有味的看起故事的结尾来。看到鼠小弟和海狮配合吃到苹果,都高兴的笑起来,佩服起鼠小弟的执着。体会朋友间分享的乐趣。
二、帮助孩子选书
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书的选择无从下手,而父母也可能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读物才适合自己的孩子,所以在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放任孩子自己选,这样不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能理解的,并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读物,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以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1、选择和课文内容有关联的读物。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节动人、感人肺腑的课文;也有不少能激励学生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感受美的课文。每教完一篇课文,我就推荐给学生与之相关的文章。如教了《鲜花和星星》一文后,学生已经体会到夏天满地的花儿和满天的星星的美好,再推荐和课文有关的《夏天的画》,继续感受夏天的美好,夏令营中的美丽景色和火一样的快乐。
2、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
低年级儿童的持久性比较差,他们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也比较差,所以必须向儿童推荐一些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而绘本读物就是很适当的选择,图文并茂、故事生动。让孩子们在图中读故事,在文字中读故事,感受故事蕴含的道理。
3、选择可以受到文学享受、美的熏陶、善与爱教育的书
好的儿童图书中所可能涉及的主题,诸如谦让、分享、诚信、专注、承担、奉献、勇敢、自信、友爱、互助、智慧、感恩等等,这些美德都是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不应回避、忽视和绕过的。小读者能够从优秀的童书里,从作家们那些温情脉脉的故事编织里,从那些生动的文学细节里,不仅可以获得成长的启示,也可以得到文学的享受、美的熏陶、善与爱的教育。珍惜亲情《给爸爸的吻》、《小象欧利找弟弟》,学会接纳《臭臭的比尔》、《小老鼠亚历山大》,珍惜友情《艾美丽的小兔子》、《两棵树》,学会尊重《魔法森林的夜晚》、《晚安秋千》,学会信任《嘿,站住!》、《麻烦的老鼠》等等,每一本优秀的绘本,都像是在黑暗中飞舞的萤火虫,它们将给孩子的童年带来美丽的幻想,带来希望和光明。一本优秀的绘本,也足以改变一个孩子未来的心灵走向。
三、营造阅读气氛,养成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持续的阅读兴趣,首先就是要让孩子坚持每天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孩子感到愉悦和享受,养成阅读习惯。我从这两个方面入手:①利用小班特有的条件,在班级文化布置上营造阅读的环境,把每一面墙都利用起来,开辟《走进三字经》、《诗词园地》每星期抄上一篇新的三字经和诗词,让学生读悟吟背。低年级识字少,还注上了汉语拼音。在教室布置读书角,有学生带来一些好书或是老师从图书馆选择性的借一些书籍,在同学之间传阅交流。② 安排好时间,结合我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一节班级读书会,推荐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创造共享与交流的氛围,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四、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兴趣。
当学生对课文读物产生了兴趣后,如何保持孩子们长久的读书欲望及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让孩子更加的亲近阅读,我组织了多种活动,让孩子把所读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老师为孩子搭设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分表现自我。(1)、在课外阅读课中,开设“故事大王擂台赛”,比比看谁读的故事多,谁讲的更精彩,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2)、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在班级读书会中开设“亲近绘本”、“安徒生童话故事会”等主题活动。学生的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了阅读范围。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提高。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执教的这几年也让我感受到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在平时的教育课堂上难以如此生动有趣地看见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使之有读的欲望,读的内容、读的方法,给予他们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使他们慢慢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