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要:
1.书香校园 引领阅读
2.唤起兴趣 驱动阅读
3.授之以渔 学会阅读
4.多种活动 评价阅读
5.去芜存菁 优化阅读
学习心得:
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它积聚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丰厚的精神营养。读书,是经受文化洗礼,为人类文化精华打下精神底色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因此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和独立自主的精神,生成智慧,养成德行。要想让孩子从小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和浸染,除了家庭和师长的影响之外,学校的文化氛围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可以被动地接收很多文字信息,以一个相对方便快捷的渠道接触语言文字。为了让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有效地融合、交汇,我以“书香校园”的建设引领、拉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方向。
教师传授学业要授之以渔,首先必须让学生识别何为鱼。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而小学生因为年龄阅历的限制又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很多家长也是以为看的书越多越好,贪多求量。我指导学生低龄学段可以多看童话、神话故事和一些拼音读物,中高年级可以涉及小说、散文、历史人物传记、诗歌等多种体裁。尽量只看那些漫画和笑话,因为这些对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没有多大作用。看多了,反而会让语言直白干涩。在选书时,要带领学生读多个人多种题材的书,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等等。其次,我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五个步骤:读、查、思、注、摘。拿到一篇读物,要认真的读一遍,可以是默读或朗读。在读的过程要专注其中,感受情节,捕捉文章信息。通过工具书解决难懂字词的意思,思考重点语句的含义,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感悟文章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动动笔墨,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平时多诵读积累,把这些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入到写作实践中。
少年儿童求知欲望强,可是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内容的书籍,这些书籍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延伸向学生介绍优秀读物,带领学生选择书籍。可以根据年龄段、性别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书刊,可以推荐学生订阅一些物美价廉的少儿读物,如《中国儿童报》、《小学生学习报》、《少儿画王》、《小学生导读》等,也可以自行订阅《课标》推荐的同步阅读文库。在读书过程中,我注意教会学生根据作品内容的实际选择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并把所读所感与语文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与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去芜存菁,取长补短,真正做到读有所悟,读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