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总是如此的美丽。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飘飘渺渺在远处,朦朦胧胧在幻想中,但是在孩童的世界里,它却是俯拾即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曾经抚慰过多少孩子安然入睡,曾经装点过多少孩子美丽的梦,曾经让多少孩子信以为真,津津乐道,曾经给多少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对孩子们来说,童话是一场壮丽的盛宴。
对于低年级儿童的阅读教学,课本中有丰富的童话故事,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中体会阅读童话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从而引领孩子们走向课外阅读这个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我本学期研究的重点。
一、领进幻想的世界,享受童话阅读的唯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险者”。童话阅读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阅读带给心灵的愉悦,提高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那么,应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1、巧设悬念,诱发兴趣
低年级孩子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马上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背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神奇、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待讲到紧张或高潮之时,老师故意卖关子,停止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听的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结果,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有一次,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排在前面呢?它那么小,还怕猫呀。”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眼睛全集中在我身上,还赞同地点头,一副求知若渴的神态暴露无遗。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说。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欲知后事如何,《十二生肖的故事》里有呀。”这时我顺势把印好的的故事发给他们,一个个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2、角色体验,感受情趣
角色表演,是低年级学生深受喜爱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孩子模仿的能力很强,当学生阅读完一些童话故事后,我便利用班队活动和读书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进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在表演中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故事,而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懂得美与丑、是与非。记得我讲其中的《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他的嘴巴。在一阵阵欢笑声中孩子们开心极了,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3、抓住特点,营造氛围。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让他们从小就爱看书,教师就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产生阅读欲望。学生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活动中有了感悟和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教师还要经常讲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方法之一。在孩子进入二年级的第一天,我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孩子了,到今天为止,你看过了哪些童话故事呢?”听了我的话,同学们纷纷举手:“老师,我看过《丑小鸭》”,“我读过《卖火柴的小姑娘》”,“我看了《白雪公主》”……“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读了这么多名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想听吗?”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昂首挺胸地坐着,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我讲了德国普罗伊斯拉的《飞天小魔女》,这是一个大家都比较陌生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我还让孩子们根据故事情节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于是,我顺势给孩子推荐一些经典童话作品:有丹麦安徒生童话、德国格林童话、英国王尔德童话,也有我国郑渊洁的童话、知识童话等等,同时,我还把这些书目张贴出来,作为必读书本,要求学生购买,然后放在班里的图书角,相互交换来看,并在每个星期的读书课上进行读书交流。自此以后,每当课余时间,在图书角里,或在自己的座位上,常常见到孩子们或捧着各种泛着油墨书香的童话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或三五成群地交流着书中的人物,有的还手舞足蹈地表演着,班里掀起读书热潮。
二、诵读优美的语言,享受童话阅读的纯美
低年级教材有很多童话故事,像《小熊住山洞》、《从现在开始》、《称赞》、《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柳树和小枣树》等等,这些童话都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童话中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自然奇迹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童话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它符合儿童好奇、好新、富于幻想的心理,对孩子充满诱惑,令孩子们乐此不疲。为此,我抓住孩子热爱童话、喜欢童话的心理,凭借教材展开教学,把孩子带进神奇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在感受童话带来乐趣的同时,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1、借助文本,发展语言。
要让孩子创编童话,首先就要让孩子认识童话,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低年级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童话,语言浅显、生动,语句流畅、简洁,对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好的范例。尤其文本中的对话,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生动、有趣,明白如话,孩子们深感兴趣,喜欢朗读。例如第三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向学生展示了怎样看待别人的短处和长处,揭示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如“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你怎么不说我啊?”“说你什么呀?”“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这些对话,都非常符合儿童的生活用语,是孩子间相互说话的语气,感情色彩鲜明,人物的心态跃然纸上。教师通过范读、指导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这些情感通过朗读生动地表达出来,他们的语言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2、通过表演,深化语感。
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在结构上大多采用“反复”的手法,人物活动、情节发展明确而有次序,相同的情节和语言重复出现,在故事中反复强化表象。这种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上的迁移运用。而语感,是在语言实践中完善起来的,只有经过反复应用,才能得以熟练化、自动化、直觉化。《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极富童趣。三个段落,构段方式、语言表达都采用了“反复”强化表象的手法。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选择一段进行表演,并加上自己的想象,让这个故事更精彩童话作为阅读内容契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它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激发“童趣”,从而进入“童话世界”。童话教学应在这个基础上激发童稚之心,用他们的心理、眼光进行阅读和理解。在语感训练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既让他们感受童话的乐趣,也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带动作文起步,享受童话阅读的表达美
|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看书。”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爱童话了,他们平时在一起讲童话,讲的人神采飞扬,听的人如痴如醉。那富有想象力的童话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我决定尝试着指导他们进一步走进童话世界——创编童话,让他们把心中瞬间的感受从笔端倾吐出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童话创作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铺路石,是陶冶学生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为此,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活积累少的特点,着重从“仿、改、扩、续、编”几方面指导学生写童话。尤其仿写,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尤其儿童的天性。吕叔湘先生说得好:“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仿写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可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模仿,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能力。如学完《从现在开始》后,我让孩子们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成为“森林中的新首领”?它们又是怎样宣布命令的?请同学们参照课文的写作方法,仿写出来。这样的仿写练习,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乐于接受。记得有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林中大王”狮子把所有小动物召集在一起,对大家说:“从现在开始,你们每人轮流做万兽之王,谁得到别人的拥护,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小动物们听了,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说:“我先做,我先做。”经过一番争议后,百灵鸟第一个上任了,他想到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十分高兴,得意洋洋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与我一样,住在树上!”小动物们听了,个个皱起眉头,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硬着头皮,趴在树上,晚上却不敢睡着,生怕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好不容易熬过一个星期,动物们个个叫苦连天,疲惫不堪……
从以上片段看出,学生的仿写不是机械照搬和牵强套用,而是模仿中有取舍,有遴选,有创造,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此外,续编童话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最好途径。如学了《坐井观天》后,我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续写故事,李淬婷写道: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想: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吗?如果是……于是,他决定跳出井口看一看。
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井里的水满了。青蛙后腿一蹬,跳出了井口。他抬头一看:啊,小鸟没讲大话,天真是很大呀。他高兴地跳啊跳,跳到了果园里,看见蜜蜂在采花蜜,就惊奇地问道:“蜜蜂弟弟,你在干什么呀?”蜜蜂说:“我在传播花粉呢,只有这样,才能结出更多更大的果子。”青蛙又来到了森林里,他看见啄木鸟在抓虫子,不解地问:“啄木鸟姐姐,你在干什么呀?”啄木鸟说:“我在给树治病哪,它有很多虫子呢。”青蛙想:我该做什么呢?
青蛙又来到田野,他看见很多同伴正在捉害虫,他一蹦老高,大声地说:“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啦!”
从此,青蛙就在田里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再也不回井里了。
这样的续写,既延续了课文的故事,又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练笔,就不怕学生没话可说。我想,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在观察和积累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我则要求他们大胆想象,在自己阅读的童话作品的基础上创编童话故事。以下是我们班詹玮澎同学写的《饥饿的狐狸》: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太阳公公刚刚露出红红的笑脸。狐狸饿的咕咕叫,连忙从床上爬起来,伸了伸懒腰,去森林里找吃的。它东找找,西找找,找遍了整个森林,都没找到一点吃的,突然,狐狸发现了两只皮肤白白嫩嫩的小兔正在草地上玩耍。狐狸心想:这两只小兔又白又嫩,一定很美味。于是,狐狸蹑手蹑脚地向小兔走去,机灵的小兔听见了脚步声,往后一看,原来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正向自己走来。它们后腿一蹬,前腿一跳,像箭一样向前冲。狐狸见了,拼命地追赶它们。两只小兔跑到河边,看见大象伯伯正欢快地洗澡。两只小兔拼命地喊:“大象伯伯,快来救救我们。快来救救我们。”大象伯伯抬头一看,只见一只狐狸正追赶着小兔。“快沿着我的鼻子爬到我的背上。”大象伯伯连忙说。小兔爬到大象的背上过到了对岸。狐狸看见如此情景,生气极了!掉头就走。小兔看见了,大声唱道:“狐狸狐狸懒东西,不去劳动没饭吃。肚子饿得咕咕叫,欺负弱小没礼貌。大象伯伯来帮忙,气得狐狸掉头走。”
读者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文章,我真切地感觉到他们就是童话小作家!
好的童话好似阳光,照耀着每一条童年的路;好的童话似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爱读童话,读好童话,让童话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