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一点思索
内容摘要: 1.充分利用语节和语境图进行说话训练。如教“rìchū”这个语节时,教材中配有插图,图上画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于是在学生用自己的话断断续续描述出这幅图后,我指着图说出了两个句子:“一轮红日慢慢地爬上了东边的山头。”“红红的太阳悄悄地探出头来。”这两个句了看似难,但配上图和教师的手势和表情,它便变得可爱生动,容易掌握。再如教“rèchá”这个语节时,我问:“小朋友,你想给谁送上一杯热茶?”学生纷纷回答,接着再让学生端着一杯热茶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对他想送的人说一句话:“×××,请喝一杯热茶。”学生轻松而又准确地掌握了“rèchá”的读音,并学会了一句初步的交际语言。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音节口头造句,如教“wǒ”,可让学生说:我是()。我有()。我爱()。
2.在有效控制课堂时间的前提下,有机地渗透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如教“zhíshù”这一语节时,可引出“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教这一课的另一个语节“zhīzhū”时,我让学生讲讲有关蜘蛛的小知识。有学生说:“我知道有一种红蜘蛛。”有学生说:“蜘蛛爱吃小虫子。”有学生说:“蛛网是粘的。”有学生说:“蜘蛛是从屁股后面抽丝的。”……最后一个孩子说:“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是一种叫做‘黑寡妇’的蜘蛛,它常常咬死自己的配偶,它蛰过的人会立刻死亡。”当他讲完这个小知识后,全班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投以羡慕的目光。我就问这个学生:“你怎么懂这些知识的呀?”他说:“我是从书上看到的。”于是就从那天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进行课外阅读且热情高涨。
学习心得:读了这段文章感触很多,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原来自己忽略了很多对学生来说重要的东西。到了中年级,我们抱怨孩子语言贫瘠,想像力差,语言表达力差,不会写作文,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就是我们老师在孩子写作文前没有提前指导,或者指导太粗糙。这位老师从扩展拼音教学的外延和内涵开始指导,令我望尘莫及。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接触母语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汉语拼音是汉语言文字的一个特殊种族,是学生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又是汉字的音,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首要“路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道关隘,非常重要。可是单纯的拼音教学是冗长而又枯燥的,如果适当地扩展拼音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即让学生提前接触词语和句子,提前进入说话训练并适当扩充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