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理论学习
六月份理论学习(潘春霞)
发布日期:2013-06-20   点击次数:    作者:潘春霞  来源:

 

【内容摘要】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学习心得:该篇文章的作者是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觉得应该让学生浸染在新鲜的语言中。有研究表明:如果能让八岁以前的儿童,时时浸染于语言文字中,并喜欢上阅读,那么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兴趣、敏感、亲和程度以及阅读的习惯,就能很容易地在儿童以后的生活中持续下去。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成为滋养大脑和心灵的营养。诵读的材料一定要是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的。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薛瑞萍主编的《日有所诵》作为一套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儿童诵读教材,与其他一些诵读教材相比,它具有以下特色:
1、经典性:编者在广泛选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次精心遴选。被选人的作品都是符合儿童心性的、经典的诗性文本。文本体裁丰富多样,有儿歌、童谣、童诗、中外诗歌、古诗词曲、晨读对韵等等。同时,也精选了《论语》、《孟子》、《老子》、古代寓言、古代散文中易于儿童记诵和接受的章节。   
 2、童趣性:为了让孩子喜读、乐读,所选文本从儿童本位出发,充分择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能打开儿童心灵,启迪儿童灵性的作品。同时将各题材作品有序地安排到各个单元,让孩子在每个单元中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作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